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又称“上元节”。俗语“正月十五大似年,吃块肥肉好下田”,意思是过了元宵节就算过完年,要准备农事,开始春耕生产了。童谣也云:“正月十五大似年,转腰捡个天平钱,天平钱上四个字,荣华富贵万万年。”元宵节之夜,各村各家拿出自家扎制的各色花灯、龙灯、走马灯,走出家门观灯赏灯。安庆黄梅戏中的《夫妻观灯》即艺术地展现了这一民俗。

  元宵俗称“汤圆子”,一般以糯米粉包馅,馅料一般是猪肉、白糖、芝麻、花生、桂花、果仁、山植等。油炸的叫“元宵果”,用热水泡的叫“汤团”。淮北一带早餐吃扁食(饺子),中餐添荤菜、喝酒,晚餐吃元宵。吃元宵意味着在节日期间像月圆一样,人也团圆,还寓意今后的生活甜甜蜜蜜。

  正月十五闹元宵,最大的特点是“闹”,闹的形式很多,有张灯、观灯、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最主要的是闹花灯。宋代欧阳修在颖州(现阜阳市)任太守时曾写下“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一诗。元宵节之夜,许多人家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孩子们晚上挑灯笼在门口及街巷玩耍,有“麒麟送子”、“鲤鱼跳龙门”等式样花灯。

  在安徽凤阳、怀远、凤台、颖上一带,元宵节有表演花鼓灯的习俗,往往有男扮女装的“兰花”与“伞把子”对唱花鼓灯歌。安徽皖南一带常举办灯会,黔县有龙灯、凤灯和狮子灯,款县在元宵夜举行叠罗汉活动,郎溪县有“撒红灯”的习俗。灵璧、泅县一带的农村,各家除门首挂红灯笼外,孩子们常聚集燃簧火,用旧扫帚头或柴草把子燃着向天投掷,名曰“火把”。晚上,集镇上有玩狮子、抬阁、打花棍、撑旱船的,还有骑“毛驴”的小姐、坐独杆轿的“四老爷”、踩高跷的“鬼神”。有的高跷队还走村串乡到集市上比赛,名曰“踩街”,直至深夜方休。

  安徽皖西金寨、霍山一带,在元宵夜有“照黄萤”和“炒跳蚤”的习俗。六安等地还有元宵节早晨到寺庙抢“红子”送久婚不孕人家的习俗。各地还有出嫁女儿在元宵灯亮前回到婆家的习俗,理由是“姑娘不看娘家灯,看了娘家冷清清”;“出嫁的闺女不看娘家的灯,看了娘家的灯死公公”。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