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东京梦华录》一类书籍,则已经有了当年中秋节较详尽的描述,提到了民间在中秋夜阖家团聚,一起赏月,早已蔚然成风。南宋都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据《梦粱录》记载,当年中秋夜,不但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要过节,“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天街,就是今天的杭州中山路,夜市通宵,“金吾不禁。”反过来说,平时还是要禁的,只有重大节日才不禁。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中秋”还提道:“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场面之壮观,可以想见。
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或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这样一种节日格局,大致沿袭至今。中秋节之所以被人们所认定,当初只是因为月亮运行出现的圆缺规律。原本并没有什么人文内涵。不过一旦它成为节日,被人们年复一年地践行着,也就与其他许多传统节日一样,会不断滋生出其独特的人文内涵。民众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故事往往也会产生巨大作用。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了这些优美故事,月亮不再是冷冰冰的,中秋节也就愈来愈充溢着人间情怀了。有个“八月十五天门开”的传说,说那月宫里的桂花树会在中秋夜把桂子撒落到人间。地上的人谁捡到了,谁就能够获得幸福。于是人们纷纷在中秋夜虔诚祭月,祈求桂子能降临到自己头上。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四提到,宋代的某一年中秋夜,天降桂子,居然就落在杭州灵隐寺殿堂左右。有人拾了起来种在附近,几个月后,果然丹桂成林。那儿后来还造了个亭子以之纪念,称为“月桂亭”。有人说,杭州为什么有这么多桂花树,也与此有关。如今,桂花成了杭州的市花,人们普遍喜爱桂花,因满觉陇的桂花尤其出名,所以会讲这个传说的人也特别多。浙江地区中秋节的民俗活动甚多,主要是祭月、赏月、吃月饼和其他一些节日活动。
杭州西湖有不少赏月胜景,一直让人流连忘怀。“西湖十景”中,就有“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值得一说。平湖秋月在湖畔,人们置身于水面的大平台上,眺望远处,平湖宛若仙境,映照一轮月光,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三潭印月在湖中,水面上有三个中空的小石墩。倘若在中间点上蜡烛,用薄纸封住,烛光映入湖水,又成水中之月。所谓“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分外别致。又有民间传说,则说是当年鲁班为了镇压湖中的黑鱼精,雕了只石香炉抛进西湖,黑鱼精便永无出头之日。那石香炉底部的三只脚露出水面,居然就成了“三潭印月”。
凤凰山,昔日的南宋御苑,如今还留下一处月岩,有“月岩望月”胜景,值得一提。据说月岩构造颇为奇特,中秋夜,月光穿过圆洞,在岩顶幻化成又一轮明月,与天上月遥相呼应;月光入池,又生倒影。于是在天上、岩上与水中各有一轮明月,堪称一绝。
天竺寺西,有三生石,讲述着一则古老的荒诞故事。说唐代有一对好友,相约在死后转世为人,十三年后的中秋之夜要在杭州天竺寺相见。十三年后,他们信守诺言,果然就在那里又一次见面了。所以虽然这个故事荒诞不经,却还是有不少人很欣赏它。在绍兴一带,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妇女儿童拜月之后,要取供桌上的清水涂抹眼睛,以为可以眼目清凉。祭月时,除了月饼,往往还有一只老南瓜。有的地方还有“摸秋”的习俗。人们到地里偷摘一只老南瓜,打扮成小孩模样,塞进已婚未孕妇女的被窝里,以此祈求“早生贵子”。
在温州一带,旧时一些商店和大户人家,届时会摆设各种工艺美术精品,俗称“小摆设”,以为“祭月”。有人说,这种传统对于推动温州传统手工技艺的精益求精,颇有关系。
在开化县苏庄一带,中秋舞草龙又是一大亮点。草龙又称香火龙,用稻草扎制,龙身上插满线香。中秋夜,在田间或空旷处舞龙时,人们就会点燃龙身上的香火,犹如火龙飞腾,格外壮观。舞龙前,人们在村头水口处设香案祭天接龙,又称“呼龙”。草龙先要迎入祠堂,在堂内绕柱旋舞,然后冲向田野。草龙前有滚地绣球,草龙后又有一系列插着香火的灯彩,构成夜空仙境。舞龙结束,人们还会把草龙引入村尾的河床之中,让水冲走,俗信以为“送龙归海”。整个仪式粗犷雄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般以为,在龙舞的大家族里,草龙比较少见。其实它可能比布龙、板龙更加古老,我们应该对它刮目相看。苏庄草龙如今已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保护。
中秋节前后,浙江地区的钱塘江观潮习俗也是极其独特的民俗活动。“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苏轼的一首《观浙江涛》,道出了浙江地区每年八月十八观钱江潮的胜景,也描绘出了钱江潮波涛澎湃的雄伟气势。时至今日,诗句中所提到的“鲲鹏水击三千里”的钱塘江涌潮奇观仍然受到浙江地区乃至全国民众的追捧,同时受到了从央视到地方各界媒体的关注报道,甚至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的涌潮河流,且钱塘潮独占鳌头,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
钱塘江涌潮本是一种潮汐现象,它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所造成的,加上钱塘江的杭州湾独特的喇叭状地形,形成了钱江涌潮的壮丽奇观。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南华经》中就已提道,“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这大概是关于浙江潮最早的记载。21世纪的钱江潮,相比庄子提到的浙江潮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在这几千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太多的沉浮变迁。尽管钱塘江经历了三次改道,浙江地区的民众对钱江潮的热衷并无消减,祭祀潮神的仪式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其中承载了民众祈求风调雨顺最朴素的愿望以及对社会文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