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端午节俗外,嘉兴市政府还整合了当地的传统体育活动———掼牛。掼牛与浙江本地较为普及的斗牛风俗不同,是外来文化在当地生根的民俗活动。掼牛是回族一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源于穆斯林的“宰牲节”。嘉兴掼牛,始于元代回族聚居地浙江嘉兴,历史悠久,形式独特。据《嘉兴市志》记载,至今已流传四百多年。从活动规模和掼牛的传承性、技巧性、观赏性而论,嘉兴市南湖区的掼牛独具特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现已成为嘉兴当地家喻户晓的传统体育活动。2009年“嘉兴掼牛”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掼牛”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代回族聚居地嘉兴,据《嘉兴市志》记载,嘉兴掼牛始于元二十八年(1291)元朝大军抵达嘉兴并驻屯。军中众多回族武士和家眷开始在嘉兴定居,成为今天“嘉兴回族”的先辈。在嘉兴市南湖区一度被称为“回回街”的甪里街,建有嘉兴第一座清真寺。该寺在“太平天国”时遭火焚。从明代开始,部分回族人士迁居东门,并有信众捐资、当地官府资助建起了新的“清真寺”。清代时该寺重修。回历的十二月十日,是回族的传统佳节“宰牲节”或称为“忠孝节”。回族信奉真主安拉,每年都要在“宰牲节”这一天的日出后、日落前宰杀一定数量的牛、羊等,分送给周围的人,以表达对真主安拉的诚心信仰。凡宰杀的牛,必须是养到两年零一天的。宰杀的肉,自家可食用四分之一,其余的送给最穷的人。在“宰牲节”期间,信众将牛、羊等集中在一起,或者集中到清真寺。“宰牲”时,首先由阿訇手捧《古兰经》主持诵经,完毕后,由几名壮汉将牛摔倒,由阿訇持尖刀开宰并结束开宰仪式。由于阿訇是文弱书生,控制牛、骆驼等大型家畜的工作需要多名壮汉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