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浙江嘉兴的端午节习俗已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带流传至今的端午节习俗,如龙舟竞渡,吃粽子,戴香囊,悬挂钟馗像,悬挂或燃熏菖蒲、艾草、苍术,饮雄黄酒,采药草等,与各地大致相仿。不过近年采风中发现,这一带乡间有些传统做法却颇为别致。比如,当地人在端午节要将癞蛤蟆内脏挖出,塞进一个蛋,放在火盆中煨熟,然后给小孩吃,俗信以为这样做可以除湿气、夏天不生痱子疥疮。有的地方吃“五黄”,指黄鱼、黄鳝、黄瓜、黄泥蛋、雄黄酒,俗信以为可以祛五毒。有的地方小孩吃过粽子,会把粽箬往桃树干上去贴,一边还口中反复念叨:“你疰我不疰!”这也是某种古老的语言巫术残存。而这一带民间讲述端午节起源,则大多与伍子胥有关。

  杭州人过端午节喜欢游雷峰塔,喜欢看白蛇传戏曲,则大多与白蛇传传说在这一带深入人心的事实有关,这也是大同中的小异。白蛇传传说一开始就和杭州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湖游览志》《清波小志》《湖壖杂记》等地方文献说明,有关白蛇的传说故事早在宋代的杭城就已经广为流传,特别是话本《西湖三塔记》和拟话本小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被历来的学者公认为白蛇传传说最早成型的两个重要文本,而这些文献叙述的故事大多发生在西湖边,这是毫无疑问的。明清时期,口头讲述的白蛇传传说和戏曲曲艺以及年画等俗文艺样式对于白蛇传的演绎和宣传,可以说在民众中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尤为杭州的百姓所喜爱。传说当年的白娘子是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面的,所以人们特别关注这座塔。又说法海是癞蛤蟆变的,人们恨他,就想着法子要把它吃掉,端午节吃癞蛤蟆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当年,杭州一带的大小剧团戏班,每逢端午节都要上演《白蛇传》剧目。人们虽然大多已经非常熟悉这部戏的全部情节,却依旧会兴致勃勃地赶去观赏,这也成了一种习俗。如今,白蛇传传说已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州是保护地之一。

  旧时在武义,有端午日推龙船驱恶鬼的习俗。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风俗,据老人回忆,当年的人们用毛竹扎制龙船,船上绑五个纸人,称为“五鬼”。端午上午,一人敲锣绕船三圈,称“侧船”。午时,七名男青年推船,从城隍庙出发,沿大街向东,一直推出八素门外,然后把这只龙船抛入熟溪河中。一路上,两旁人群纷纷向龙船抛掷银黄炮或茶叶米,以为辟邪,人称这种活动为“推龙船”。龙船后面还有城隍仪仗和鼓乐,表示城隍押送“五鬼”出城。这样一种风俗的内涵是“送瘟神”,应该是很清楚的。著名民俗学家江绍原在1926年发表《端午竞渡本意考》,从古代文献中征引大量材料,用来说明端午竞渡的本意是为了用一种法术来处理公共卫生事务。他认为,这段时间气候转换,灾疫频发,当年的人们想用竞渡的方式,尽快送走瘟神,渐渐地便形成了这样一种奇特的风俗。他的观点得到许多人的赞同,浙江武义的案例无疑是对他这个主张的有力支持。

  温州水乡的龙舟竞渡,也同样透露出这样一种古老的信息。温州水乡,旧时各村祠堂或庙宇中大多设有殇官神龛。一般要设36个神偶,代表36个殇官神,其中一个是木雕的,便于出巡。古人称未成年夭折和非正常死亡为“殇”,俗信认为这些殇鬼冤魂不散,容易惹是生非,平时要将其关在神龛里。端午龙舟竞渡之前,要把其中一个木雕神偶请出来,举行一定仪式,将其放在一只香炉(又称香斗)中,由一个人捧下龙舟。在整个划龙舟过程中,此人要一直捧着这只香斗,不得放下。温州话“殇”“香”谐音,殇官又称香官,此人俗称香官爷儿。当天划完龙舟回村,再把香斗捧回殿中神龛,三拜叩谢,称“收香”。整个划龙舟活动结束,全船人要拜谢殇官神,送其归位。所有人退出殿宇,不许说话,关大门,称“关殿门”。俗信认为借着龙舟竞渡,他们已经把这些冤魂送往远方,它们就再也不会来骚扰地方了。

  其实,旧时在浙江各地,类似的“送瘟神”旧俗是很普遍的,各地的民俗学者有过许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叙述各地端午的民俗事项,诸如送龙船、送纸船、送耗、拔茅船、送花船、送草船、送大暑船、龙船灯等,具体做法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而其民俗内涵则大致相仿。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古老的风俗毕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从“送瘟神”到“竞渡”,端午节的节日行事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是符合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久而久之,宗教的色彩逐渐淡出,而人性的觉醒则愈趋高涨。又由于各地的文化进程不一,呈现的文化风貌也就会大相径庭。

  杭州郊区的蒋村、五常、和睦一带,端午时节的龙船会至今盛行。那里的龙船一般都用普通农船装扮而成,龙头有专人保管,届时有“请龙头”仪式,然后安装到农船上。龙船大致分满天幛、半天幛和赤膊农船三种。满天幛,又称彩龙船,长八米多,前后饰木雕龙头龙尾,龙头上往往还要蹲着一只威风凛凛的金鸡,龙尾上又挂了一只蜈蚣,龙头后有一手执令旗的木人,称为“太子”,这样一种风格,当年在西湖里也曾经出现过。船舱上则插满各种彩旗、凉伞、兵器,船舷上装有彩色画板。半天幛,亦用农船装饰,插旗、伞,比满天幛要简陋一些。赤膊农船更为简朴,一条船坐满了人,就可以划了。因为船上往往插满各色彩旗,对于比赛速度会有所拖累。再加上当地河道一般都不够开阔,所以那里的龙船会总是以热闹见长。船上的龙头可以吐水,龙船行进时,船尾有人踩水,操纵龙头俯仰,使船头沉入水中,龙嘴里便会源源不断地吐出水来,煞是好看。

  据老人回忆,绍兴一带又有“泥鳅龙舟”,中间大,两头小,尾高头低,船身两侧绘龙麟,近看像龙舟,远看似泥鳅,则又是一种风貌。总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龙舟竞渡能够多一些地方特色,应该是一件好事情。顺便要提到的是,个别地方的端午节期也与众不同。温州文成的黄坦、西坑一带,五月初四过端午;缙云的漕头,六月十五过端午;余杭的和睦,又称五月十三为小端午。在当地还会有传说,用来解释这一特殊风俗的由来。在江山一带,有端午敬师的传统,学生给老师送粽子、馒头,老师回赠纸扇,这样的传统也是充满着情感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