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桂婷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最早蒙古族所拥有的茶叶,是在唐代时期由商人引入蒙古的。那时候蒙古人觉得茶苦涩,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把牛奶跟茶一起煮。发现味道极佳,自此以后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少每天都喜欢饮上一杯蒙古茶。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你所不知的蒙古族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自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

蒙古族人民喜欢喝茶,特别喜欢喝奶茶。奶茶,亦称蒙古茶,是蒙古族人最喜好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俗话说,“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在牧区,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却“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起来,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奶茶,供全家整天喝。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

早茶后,将其余的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后才正式用一餐,但早、中、晚三次喝奶茶一般是不能少的。如果晚餐吃的是牛羊肉,那么,睡觉前全家还会喝一次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茶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的在15公斤以上。蒙古族人民如此重饮(茶)轻吃(食),却又身强力壮,这固然与当地牧区气候、劳动条件有关,但还由于奶茶的营养丰富,成分完全,加之蒙古族喝茶时常吃些炒米、油炸果之类充饥的缘故。

蒙古族人喝奶茶历史很久远,至少在宋辽时期茶叶就已经大量进入北方草原。宋朝为用茶换取北方游牧民族的家畜及畜产品,在边关实行“茶马互市”,还专门设立“提举茶马司”,管理这一事宜。明朝时,统治者常以“禁市茶叶”威胁蒙古统治者,或“以茶饵之”,迫使蒙古统治者屈服于明朝。在这种斗争中,茶叶竟成了统治者之间施加压力软化对方的筹码。

在蒙古民族中,茶叶被称为“仙草灵丹”。茶叶中含有丹宁、氨基酸、精油、咖啡因和维生素b、c、d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强心、利尿、养胃、健脾、造血、造骨、解毒、去火、明目、提神醒脑和强化血管壁等药用功能,还有溶解脂肪,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消化等作用。因此,茶叶,尤其是砖茶逐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一日无茶,心虚头晕,饮食不香,夜不能寐。传说,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兵出征无须带更多的粮草,有了砖茶,便等于有了粮草。人饮砖茶水,耐渴、耐饥、精神爽快;马食砖茶渣子,胜过草料之功能,日行百里,无疲倦之样。

这里所说的砖茶,亦称茶砖,是将茶叶紧固成像砖一样的形状,它是我国边疆兄弟民族极为喜爱的茶种。砖茶根据材料分为青砖茶、花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茯砖茶等。蒙古民族特别喜欢喝青砖茶和花砖茶,视砖茶为饮食之上品。

你所不知的蒙古族茶文化

蒙古民族喜好砖茶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无法考证。但是,在历史上砖茶得宠于蒙古族人民。据记载,清朝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杂物等到蒙古腹地,易去蒙地各种物产。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就是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元(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三角。“三九”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亦当做一元币通行。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辟地区以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以一块砖茶换一只羊、换一头牛的事屡见不鲜。从那时起,草原上就产生了以砖茶代替全羊馈赠亲戚朋友的习俗。

在蒙古民族通常饮用的砖茶中,最受欢迎的是湖北所产,带有“川”字记号的砖茶。此茶以鄂南山区优质老青茶为原料,按传统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砖形为扁薄长方体,其外形紧结平整,内质味正醇浓。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暖身御寒、消脂祛腻等饮用功效。是高脂饮食地区的最佳饮料,也是传统出口产品,深受国内外饮用者欢迎。

蒙古族牧民日常饮用的茶有三种:奶茶、酥油茶、面茶。蒙语称奶茶为“苏台茄”,酥油茶为“希日陶斯台茄”,面茶为“珠通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牧民们还摸索出了丰富的熬茶技术。煮奶茶,通常是将青砖茶或黑砖茶捣碎,抓一把茶装在小布袋里(也可不装袋),放入开水锅里煮,茶在锅里翻滚时,要不断用勺子搅拌,三四分钟后,即把新鲜牛奶徐徐加入。鲜奶与水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习惯。

奶茶开锅后,又以勺频频翻搅,待茶乳交融、香气扑鼻时,即成。一般为浅咖啡色。喜欢咸的加点盐,喜欢甜的加点糖,还有的在喝茶时随用随加。此外,有的地方把炒米或小米先用牛油或黄油炒一下,再放进茶里煮。这样既有茶香味,又有米香味,可口绵甜,增加食欲。酥油茶是在已经配制好的奶茶里,再适量放入酥油、红糖即成。这种茶在隆重的场合上饮用的较多,民间一般不多熬制。面茶的熬制方法较复杂:先将青稞面或麦面用油炒熟,再把事先熬好的红茶澄清倒入,搅动后成为比奶茶略稠状为宜。面茶既当茶又可当饭,是牧民冬季食用的茶食。这些种类繁多的茶,独具风味,细细品尝起来,真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煮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奶茶的香味逸尽。蒙古族人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香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奶茶。为此,在蒙古族中,大凡姑娘从懂事起,做母亲的就会悉心向女儿传授煮茶技艺。当姑娘出嫁时,在新婚燕尔之际,也得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显露一下煮茶的本领。要不,就会有缺少家教之嫌。

你所不知的蒙古族茶文化

蒙古族不仅有饮用茶树所产的各种茶叶的传统,而且还有把其他植物用作茶叶饮用的传统。据有关资料记载,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民间传统利用的茶用植物约有12科28种,其中有些种类的茶用部位亦可入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选择出药用价值较高的种类,开发出新药物和药用茶。

其实,说到茶文化,不仅因为茶的历史久远,更主要的是因为饮茶还反映了一定的民族习俗,即所谓的“茶道”。在蒙古族牧民中,如有客人至家中,热情好客的主人首先会斟上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若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则视此事为草原上最不礼貌的行为,并且将此事迅速传遍每家每户,从此不斟茶人家的名声衰落,各路客人绕道而行,不屑一顾。如若去亲戚朋友家中做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要是带去一块或几块砖茶,那将是认为上等礼物,等于奉献“全羊”之礼品,不仅大方、体面、庄重、丰厚,而且可以赢得主人的赞誉。

在蒙古族牧民家中做客,是有一定规矩的。首先,主客的座位要按男左女右排列。贵客、长辈要按主人的指点,在主位上就坐。然后,主人用茶碗斟上飘香的奶茶,放少许炒米,双手恭敬地捧起,由贵客长辈开始,每人各敬一碗,客人则用右手接碗,否则为不懂礼节。如果客人少要茶或不想喝茶,可用碗边轻轻地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就会明白其用意。

在为客人斟茶时,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也不吉利。往碗里倒茶的时候,一定要把铜壶或勺子拿在右手里,从里首倒在茶碗里。茶不可倒得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蘸进茶里。可以多少晃荡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来。倒茶的时候,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再添茶,不能让客人把碗拿在手里,由主人来添茶。

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首先向天帝、山水土地、火神等分别作为德额吉泼洒,之后才能开始倒茶。每次倒茶,都要按照年龄的大小,从长者开始依次敬茶。茶喝到半碗以后,就要给客人添茶。锡林郭勒等地之俗,是主人先给客人敬一碗茶后,把茶壶放到客人面前,让客人随意自斟自饮。但是第一碗茶一定要敬。客人喝完茶以后,其中一个最长者要端着茶碗,说唱《茶的祝词》。主人和其他客人要一起接着长者的尾音说道:“扎,愿祝福应验。”在牧民家做客要大方,实在,无拘无束。这样,主人就会更加接近,更加热情,认为是最真诚的客人光临。反之,主人不但不产生好感,而且认为客人太虚伪,不好交往。

在牧民家里喝茶,最佳的饮用方法是先将炒米按需要放入碗里,再放少许奶酪后倒入奶茶。一边谈话,一边慢慢喝,等把第二碗茶喝完,在浸泡过的炒米上放一点酥油、白糖,再放一些干炒米然后拌匀,尝一尝,香、甜、酥、脆一口嚼,绝妙的滋味,会使人真正体会到草原牧民生活的甜蜜,再次到草原做客的想法也便油然而生。

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农牧民的生活日渐富裕起来,蒙古族的茶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弘扬和发展。现在,在汉族人聚居的城镇也可感受到蒙古族茶文化的芬芳。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