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土族春节习俗

  春节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也是土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一进入腊月,土族家家户户就开始繁忙起来,置办年货,打扫房屋,缝制新衣,杀猪宰羊,烙炸年馍,酿造青稞酒等,到处一片繁忙景象。民间有“快腊月,慢正月,不过三十(除夕)不歇脚”之说。此外,土族人家有腊月祭灶神的习俗,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送灶神,在腊月三十晚上或正月初一早上迎灶神。

  大年三十上午,平时借用的家具及其他物件都要自觉送还。下午将庭院打扫干净,在堂屋八仙桌上供福、禄、寿三大神,献上“酥盘”(粘有红枣的大馒头)、水果等供品。门柱、门梁、门扇上贴春联、门神、黄表纸印的钱马和年画等。在此之前,每家还要出一名男丁带若干过年食品,到祖坟前烧纸、烧“尚阔”(土语,一种菱形的油炸薄饼,用于祭祀祖先),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爱戴和追思。到祖坟上烧纸回来后,全家就开始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过去年夜饭大都是大块肥肉和长条面,如今已是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吃完年夜饭,有的人算一算当年生产的收入,有的人为明年春耕做打算。有些土族人家还有打醋弹的习俗,即把三颗烧红的圆滑的石头放进盛有开水的桶或盆中,倒入醋,再放入柏木子、粮食、钱币等,用蒸气熏全家大小,然后将盆端到家中每间屋子熏绕,最后把盆中的水连同石头倒在大门外,并紧闭大门。这天夜里人们通宵达旦不睡觉,有人喝酒唱歌,有人讲故事聊天,高高兴兴,很是热闹。现在许多土族人家喜欢收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以欢度除夕之夜。子夜过后开始接神,点明灯,放鞭炮。民和土族群众在家中焚香点灯迎接财神、福神后,各家各户都派一名成年男子携带香油、酒水等物到村庙中给村神磕头烧香,拜完村神后回到家中给长辈拜年。一些地区的土族群众还要到附近山上放风马,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互助地区的土族每年正月初一还要开展一年一度的轮子秋大赛,有些没有儿女的夫妇还专门在打麦场上立几架秋千或轮子秋,供青年男女玩耍,据说这样就会喜得贵子。从正月初二到十五,各家都要到亲友家里拜年。而甘肃卓尼勺哇土族则爱跳“嘎尔”舞。在节前腊月时,各村就开始组织“嘎尔”演出队,进行排练。农历正月初八,“嘎尔”队就开始活动。先在本村表演,尔后接受邀请到外村跳舞,一直跳到正月十五才结束,给当地土族的春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

  土族一年最隆重、最盛大、历时最长的节日是春节。“腊八”过后,男人们就开始杀猪宰羊,置办年货。杀猪宰羊那天请左邻右舍来吃肉,吃面肠、血肠,喝酩馏子酒。女人们一边赶做大人孩子过年穿的新衣、新鞋,一面和酵头发面,蒸、炸、烧过年时吃的和串亲戚拿的各种摸摸。腊月二十三日祭灶,送灶娘娘上天。也有一部分人家送灶神是在腊月二十四日。据传说他们有一个先人很穷,没能够在腊月二十三日同大家一起送灶娘娘以致延误到二十四日,由此就传下来二十四日送灶娘娘之俗。灶娘娘的位置在厨房里置放案板的地方上方的墙上,用白土抹出一小块椭圆形,上面用石灰点上白点子,下面用两个钉子担一块小木板成一案子,俗称“架板”。架板上面贴一幅印制的灶娘娘像,两边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样”的小对联。架板边沿贴一块倒三角形黄表纸,两边贴两纸条如飘带,这就是灶娘娘之位。烙13个碗底大小的白面油饼(灶干粮),用草扎一个马,放一点干青草、豆子。送灶娘娘时燃起柏香,烧化表纸、灶干粮、青草、豆子等以及架板上的纸,铲除白点,表示灶娘娘上天宫去了。到腊月三十日晚,在原来的位置上重新抹白土泥,点白点,贴表纸,点起清油灯,偎柏香,供13个小馒头,将柴枝插在小馒头上,迎接灶娘娘归位。
  三十日进行大扫除,把庄前屋后、房里院内打扫得干干净净,贴好“钱马”和春联。黄昏前给祖先奠茶烧纸。这一天不串门,外借钱物一律收回,外出的人一般要赶回家,做到除夕夜家全人全的大团圆。
  晚上掌灯后,全家人按辈分大小依次坐在炕上(青年媳妇和姑娘一般不上炕),炕桌上摆上尽可能好的年食。其中最讲究的是猪头肉。猪舌头和眼睛要敬给长辈。还要吃长面、“笑梅”,喝酩馏子酒。老年人居中安坐,说古论今,叙谈家常,逗趣说笑话,讲故事。青壮年男女唱赞歌、跳安昭。
  快到半夜时候,家家户户“打醋炭”。就是找来三个卵石,在火中烧红,在一个木桶中放人柏枝、五色粮食、醋,将烧红的卵石放人木桶后,立即往木桶内倒开水,让带有醋味、柏枝味的蒸汽薰蒸房屋和牲畜圈棚,既有驱赶妖邪之意,也有除病防疫的目的。全家老少用“醋炭”水洗眼、洗脸,以防眼病。最后倒在大门外。
  孩子们则是放鞭炮取乐,陪着大人们守岁。子时过后,才可睡觉。鸡叫前,全家人起身梳洗,收拾房间,换上新装。鸡叫头遍,院中点一堆麦草火,并垠燥献供,鸣炮接神。接着是拜年,全家人集中在堂屋,炕桌上重新摆上年食,姑娘、媳妇给长辈沏上奶茶,放上两枚红枣双手敬上,小辈们向长辈磕三个头,并祝贺春节愉快,长辈赐给拜年钱。拜完年,全家同喝年茶。
  初一的清早还给骡、马、驴、牛的鬃尾上都系上红布条,以示吉庆、兴旺、全年平安。给羊喂“薄什扎”(油课),打记号。接着就赶着牲口迎喜神,到高山上垠大燥、放禄马、放鞭炮,祈求平安。孩子们踢毽子、打秋千、玩轮子秋,整个土乡沉浸在欢乐之中。
  从初二日起,给亲戚邻居拜年。初三日媳妇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十到十五日扶老携幼到寺院拜佛,看“观经”(跳舞)。把哈达、砖茶、钱币献给寺院。十五日晚上,家家门前点燃一堆堆麦草火或野草火,连成一条火龙。人们来来往往从火堆上跳过,称为“跳魔火”。传说从前老天爷发怒,派火神爷在正月十五晚上放火把土族的村庄烧光。灶神听到后非常着急,便想了一个计策,暗地里告诉土族人家在正月十五晚上家家门上点燃一堆火,大人孩子跳火堆。到了那天晚上火神爷果然来了,他在空中看到土族村庄一片火海,大人孩子在火中又跑又跳,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子,心想火已经着了,土族人已经受到惩罚,不用他再放火了,就回天上察报老天爷去了。从此,土族人就有了正月十五晚上跳火堆的习俗。也有人说“魔火”能避瘟疫,能燎去人身上的晦气,跳过“魔火”后一年里身体强健,百病不生。
  离寺院近的,十五晚上还到寺院观看酥油花灯。不到寺院去的,在皎洁的月光下跳安昭。老人们举起酒杯诵祝词:“新年新月新日头,男女老少增了寿,跳起安昭索罗罗,祝愿今年大丰收。”欢歌曼舞,直到深夜。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