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庙祭祀是湖湘人民在端午节龙舟竞渡开始前的一种仪式,就是龙舟下水时要到祠庙(包括屈原祠、城皇(龙王)庙、土地(山神)庙等)里去祭拜神灵,以表达人们对神的无比崇敬和无比虔诚。在古代端午节有盛行祭拜祖灵的习俗,据《吕氏春秋》记载:“仲夏之月,天子用雏鸡尝试刚收获的黍,并把樱桃献给祖庙。”唐玄宗在五月五日向祖庙献夏季服装和扇子,这都是典型的端午祭祖活动。
屈原投江后,他的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受到后人的崇拜,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介绍“四渎”中的“江渎神”为战国楚人屈原(江神,指长江之神,这时显然不是指原始形态的自然神,而是人神化以后的产物)。唐天宝六年(747)封江渎神为“广源王”。宋康定元年(1040)又诏封为“广源公”,元贞二十八年(1291)再次加封为“广源顺济王”。宋元丰年间又被封为“清烈公”居五等爵位之首。实质上人们把屈原作为水神来崇拜的。当然水神是管水的,人类生居的基本条件莫过于水,因此人们把祭“龙”与祭“神”融为一体,祭龙实则祭奠屈原。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政府瞄准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把端午节竞渡活动拓展为集体育、文化、经贸、旅游于一体的地方文化经济活动和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各地政府在端午节龙舟赛前都要举行名目繁多的开幕式,实质上是一种新的祭祀仪式,所以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的祭祀形式,出现了民祭和公(官)祭两种。
民祭就是按照传统习俗,龙舟下水前安装龙头时,杀猪宰鸡,临水以毛血祭屈原之灵。开赛前要游江招魂,并抛粽子于江中以慰屈原。朝拜习俗独具风采的还是屈原怀沙殉国之地的汨罗。屈原殉国后,汨罗人民修建了屈子祠等纪念场所,供后人凭吊敬仰,端午龙舟朝拜成为了汨罗人民悼念屈原、祭祀屈原的开幕序曲。据岳阳博物馆龙舟展厅撰文介绍:在汨罗江下游每逢龙舟竞渡前都要到玉笥山的屈子祠内举行朝庙仪式,又称祭龙头。
按习俗,只有朝过庙的龙舟才能参加当年的竞渡活动。如果新龙舟下水前不朝庙,被视为是对屈原英灵的亵渎。朝庙时间一般是农历五月初一,最迟不超过初五,朝庙时竞渡者划龙舟驶至玉笥山前上岸,由船长扛着龙头走在前面,其他桡手肩扛桡子、带上祭品,列队经至屈子祠中厅,将龙头置于香案中央,龙口朝外,然后摆上供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擂鼓敲钟,全体划手向神龛上的屈原牌位下跪、磕头,再将带来的对联张贴在神龛的两侧。祠内主持给龙头“披红”、“点睛”后,由船长肩扛龙头,率队进入后厅,向屈原雕像致敬,然后返回江边,一齐跳入水中,将龙头清洗干净。接着大家在江中游泳,称“洗端阳澡”,据说可消灾化难、祛病延年。澡毕登舟,将龙头重新安装在船头,朝庙仪式才结束。
竞渡区没有庙祠的就在龙舟下水处进行简便的祭拜仪式,一般也要设置香案,把龙头供在桌子上,插上香烛,摆上祭品,由木工领班或专职巫师向龙头磕头下跪。然后宰杀一头牛、羊或雄鸡将血淋于船舱各部位,称为掩煞,并进行“开光”、“亮相”礼。由木工领班或巫师念祭文,祭文一般包括对神灵的赞扬、驱邪祈福的意愿、保护划手平安、取得竞渡胜利等内容。
公(官)祭由官方主持,百姓参与,气氛肃穆,祭坛神圣,程序合理,祭品丰盛,场面壮观,震撼人心。湖南最大的公祭活动要算1994年第四届“岳阳国际龙舟节”中的大型祭龙仪式。在岳阳南湖国际龙舟赛场,设坛祭奠,并举行了万人祭龙游行活动。
《风雨龙舟》记述如下:1994年6月10日上午九时,当两名庄严肃穆的主祭祠一声令下:“祭龙开始!供迎龙神!”顿时鞭炮齐放,钟鼓齐鸣,海角阵阵,长号声声,一个由12人抬着的巨型龙头,被24名全身披挂寒光剑佩的龙将,卫护着在传统的祭祀音乐声中踏上全部铺着红色地毯的龙路,穿过人群,径直登上祭龙坛。祭龙坛四周旗旗幡幡,龙神牌位前香火蜡烛,供品全部布上,右设鼙鼓,左列铜钟,隋着擂鼓三通,鸣金三阵,主祭师开始吟诵祭文。
那祭文以吉祥、期望、奋进为主题,参照了传统的祭祖祭神的形式,结合龙的特点,再拓宽至纪念屈原,龙舟竞渡,人民安康,天下太平等综合内容,按照古代赋的风格,四字一句,两句一韵,一韵到底。在读法上,运用传统的吟诵方法呤唱,声调幽古,抑扬顿挫,韵味悠长,令人沉浸于这古神韵之中。祭文呤毕,傩午登台。傩面队员,形神多异,手舞足蹈,俨如天神海怪,并助龙威,最后以“炎黄”昌盛,天下太平亮相。欢声雷动,群情激昂!万人祭龙游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