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桂婷

音乐是一种能抒发内心情感的东西,它的诞生为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而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以独特的音乐形式演唱出让人荡气回肠的歌曲。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原上的音乐,蒙古族音乐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短歌、叙事歌、摇儿歌和儿歌等。

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游牧历史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蒙古传统音乐听起来让人荡气回肠,在曲调上以长调为主,以短调为辅;它热情活泼,又深情豪迈。在质朴的歌词中广泛的反映了蒙古族广阔的生活场景,大多歌词体现了蒙古族人民豁达的风情与胸襟,同时也伴随着蒙古族人民细腻的内心情感。

原上的音乐,蒙古族音乐文化

一、悠长的曲调
蒙古人的祖先长时间游牧在辽阔北方草原,那里地广人稀,水草丰茂。先人与游荡的白云和广阔的蓝天结伴,因而养成了粗犷、豪爽、深沉的个性,这些真性情也深深影响了蒙古族的传统音乐。他们常用短小的字句融入音乐,字少腔多,高亢悠扬,听起来仿佛可以想象先民们是如何呼唤远方的牛羊。这虽是短小的字句,却有着悠长的拖音,如悠长的狼嚎,但却充满着音乐的质感。歌曲舒缓,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盘旋直上,旋律大起大伏,音域也相当的宽广。

《小黄马》、《走马》是当地的流行的长调,呼伦贝尔流行着热情奔放的《辽阔草原》、《套马姑娘》等,充分显示着蒙古民歌的悠长曲调。

二、质朴的民情歌词
在蒙古族中无论男女老少,对歌曲都有着独特的热爱,他们尊重唱歌的人,给歌者特别的荣誉。歌曲中的歌词内容大体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在婚宴等喜庆的场合,以歌颂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活动等为主要内容。

另一类是牧歌,集中反映了蒙人的乡土风情,迎客、敬酒、喜庆、醒酒、宴终、送客、娶亲、嫁女、思念、祝愿、赞美、教诲等等,无所不包的生活细节。《嘎达梅林》、《达那巴拉》、《那木斯来》、《劳工之歌》、《万梨》、《高小姐》、《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等等,仅仅从名字中就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简单的生活场景。

三、深邃的意蕴
悠长的蒙古草原长调,常常透露出孤独的感受。很多不熟悉蒙古族音乐的人常认为,蒙古人的音乐会像他们的性格那样,充满着彪悍的气息,但这可能是一种误解。蒙古族民间有这样的谚语:“牙齿掉了咽到肚里,胳膊断了藏在袖里。”这种性格倾向体现在歌曲中乃至整个艺术审美观念上。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