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春节即将来临,市民开始忙于购买年货、“挥春”、果品等,并进行大扫除。作为一年中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与之相关的民俗也是最多的。在鹤山,有一些别处少见的趣味民俗,带有浓厚的“鹤味”,其中有不少在各乡镇依然盛行。

客家人年初一 不沾荤吃“灾”

  过去,人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是为了过好春节,也会在年三十晚、大年初一这几天为自己改善伙食,可是,生活在鹤山的客家人却有一项民俗,便是大年初一只吃素菜,不沾荤。据多年研究鹤山客家文化的宋文郁老人介绍,原来“斋”与“灾”在客家话中是谐音,吃斋就是吃“灾”,寓意在新年第一天,把去年的种种不幸都吃掉了,今年全年就能顺顺利利。宋文郁告诉记者,常吃的斋菜有豆腐、腐竹,寓意“大富大贵”;葱,寓意小孩“聪聪明明”;蒜,寓意“合算”,便是顺利的意思;其它还有竹笋、各种新鲜瓜菜,也各有寓意。
  本地客家人除了年初一吃斋,当天还不能打扫卫生,也不能出门拜年,讲究颇多,但是为了图得一年好运,大家也愿意遵守习俗,在家与家人度过新年第一天。

勇夺彩头 “烧炮”抢“炮头”

  “烧炮”是一种祭祀神灵的庙会,如今演变成民间一项盛大的娱乐活动。“烧炮”多在春节后、开耕前的农闲时节进行。“烧炮”活动中的炮仗分为头炮、二炮和三炮,炮头是最吉利最好彩的,抢炮头就成为“烧炮”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抢到炮头的人,全村人都要欢送,到第二年烧炮的时候又要迎接回来。
  出于安全考虑,现在“烧炮”活动中的炮头用草扎炮代替了,也没有了抢炮仪式,但“烧炮”活动依然是鹤山客家人一项全民参与的盛会,代代相传至今。

“太公分猪肉” 70岁以上长者可任取

  过去,春节将到,同姓族人聚集到祠堂中,由辈分最高的长者,或德高望重之人,把猪肉平均分成许多份,分派族人,因此“太公分猪肉”又有“人人有份,永不落空”之意。不过,据宋文郁介绍,“太公分猪肉”其实也不是那么公平的事,除了有人可以多拿外,分不到猪肉的也大有人在。
  太公分猪肉,分男不分女,若一户人有三个男丁便可分得三份,若一户人全是女人,便一份也分不到。除了“重男轻女”,“太公分猪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优惠长者”。60岁以上的老人,一人可分得两份猪肉;7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还能自己跨过祠堂的门槛,拿得动多少猪肉便可以拿走多少。
  “太公分猪肉”的习俗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鹤山仍然十分盛行,当时医疗卫生条件和饮食条件还比较落后,村中60岁以上的长者不多,70岁以上的就更少了。他打趣说:“如果今天还有‘太公分猪肉’,恐怕20头猪也分不完。”
  “太公分猪肉”这一习俗,虽然原意在于增强家族凝聚力,改善族人生活,但是由于细节繁琐,“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现在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不过据了解,近年来鹤山周边城市的一些乡镇中,“太公分猪肉”的民俗又重新盛行。

巨型客家“挥春” 不设四字横批

  客家人住排屋楼,较之一般乡镇里常见的砖房和普通民宅,门口要高大得多,这也造就了客家人贴的巨型“挥春”。客家人贴的“挥春”,长度一般在1.5至2米之间。由于广东人对“8”情有独钟,影响了客家人,最常见的客家“挥春”长度约1.8米。
  除了身形庞大,客家“挥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联和横批的字都很少。对联有七字的,更多是四字的,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横批更短,基本没有四字的,最常见的是“幸福”、“鸿禧”,甚至只有一个字的,如“喜”、“吉”。由于客家“挥春”长度、宽度本来就较长、较宽,加上字少,所以每个字的体积就更大了,是“挥春”中当之无愧的“伟丈夫”。
  时至今日,在客家人聚居的乡镇仍然可以看到这些巨型“挥春”,其中又以人手写的最受欢迎,这是客家文化独特性的一个较高体现。

卖懒

  鹤山市古劳镇分十三个坊,习俗与大年三十晚“卖懒”,为人父母者都得预早为自己的小儿女准备好灯笼,蜡烛,红鸡蛋。到了除夕晚上,十三个坊的儿童们衣袋里裹着红鸡蛋,手执灯笼,火把,欢欣雀跃,像十三条火龙,从各坊汇集到古劳街上。孩子们一边走,一边不停地高呼:“卖懒,卖懒,卖到三十晚。卖狗虱、卖木虱,卖到年初一。”霎时间,全镇一片叫卖声,卖的都是狗虱、木虱和“懒”,不明此地风俗的人听到了会哑然失笑。孩子们每走过一个社坛,就吃一个红鸡蛋,有玩有吃,孩子们越叫越来劲,真是别有一番热闹和情趣。传说,这样孩子们今后不会懒惰,不会有狗虱、木虱咬。

接财神

  户主万分高兴,立即再烧炮竹,迎接“财神”,将接到的“财神”贴到大门上,或贴在祖宗的神台边,然后给送财神来的孩子派利市,孩子们一声多谢,又兴高采烈地到别家去了。

活鲤拜门

  鹤山乡村习俗,正月初四日,以活鲤鱼拜门。那一天,从朝到晚,都有人手提一条用红头绳吊起的生猛鲤鱼,到各家门口叩拜,一边拜,一边唱鲤鱼歌:“鲤鱼合合口,金银来到手。鲤鱼碌碌眼,百病无侵犯。
  鲤鱼头,祝你全家福禄寿。鲤鱼腮,长年兴旺永无衰。鲤鱼鳞,生意兴隆多利润。鲤鱼肠,米顶到梁。鲤鱼游,祝你今年起高楼。鲤鱼心,朝进白银晚进金。鲤鱼蛋,餐餐九味(菜)白米饭。鲤鱼摆摆尾,年头好到年尾。大生鲤,大生鲤,今年好运属于你!”
  唱到最后一句,特别高声。至此,户主烧炮竹,给利市,唱鱼的便到别家唱去了。直到今天,鹤山乡间还流行这一习俗,但简化了,不唱鱼歌,只念一句祝词:“大生鲤,大生鲤,你家年头好到年尾!”

挂灯

  过去,生了男孩,称作“添丁”。男孩出生后的第一个正月初二,家长要为他在社坛或庙宇挂一个灯笼,叫作“上灯”,灯笼一直挂到正月十六日才“收灯”。上灯那天,所有添了丁的家主要出钱买肉菜,买米,各出一坛酒,摆在社坛或庙宇里,请村中父老和成年男人吃喝一餐,叫做“摆灯酒”。借此宣告某家添了丁,在族中定名人册。灯酒期间,烧酒任饮,过往行人也可取饮,但不能取回家,饮完为止。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