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泉州古称“佛国”,历代有多种宗教共存,民间信仰鼎盛,与之关系密切的木偶戏在此异常活跃。因而,民间木偶神像雕刻以及头戴工艺应运而生。清朝末年,永春的陈乌库在泉州市区开了一家布袋戏木偶头戴的制作坊为生。后其第三子陈天波得到父亲真传,全面继承了木偶头戴的制作技艺。当年,陈天波制作的木偶头戴与江加走制作的木偶配套,成为闽南手工艺名牌,享誉各地。自此,木偶头戴的制作技艺由陈姓家族传承至今。

木偶头戴工艺传四代

位于中山南路南岳庙口的“凤冕斋”,以制作木偶头戴为主,现由木偶头戴第四代传人陈新民经营。据陈新民介绍,当年,他的曾祖陈乌库以制作布袋戏木偶头戴维持家中生计,并慢慢有了名声,陈乌库觉得三儿子陈天波自幼聪明好学,于是开始传授儿子头戴制作手艺。陈天波不辱父命,他制作的木偶头戴在上世纪30年代末很受欢迎,得到木偶戏班与华侨商客的一致好评。

第四代传人陈新民在家族的影响下,从小耳濡目染,十三四岁便偷偷学习木偶头戴制作技艺。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木偶头戴的制作技艺因受“破四旧”的影响,几近废除。改革开放后,传统手工业得到发展,陈新民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接手家族生意,大量承接神像头戴的制作,并有所发展。

工序有八道 完成需四天

木偶头戴是木偶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认木偶人物的身份、生活环境、时代特征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木偶头戴的制作过程自也相当复杂且讲究。

制作神像木偶头戴的主要材料为铁丝、牛皮胶、铁漆、胶片、金箔、缎布、绒球等近20样,其中还不包括一些细部的琐碎零件。而各式各样的制作工具,更是涵盖了诸如模具、蜡版、电烙铁等。材料多,制作过程更是马虎不得。粗算之下,陈师傅所介绍的工序有八道之多,分为打模型、帽筒成型、搓铁丝、刺图样、铁线黏合纸板、胶底粉线、涂漆底、安装。其中胶底粉线工艺是比较重要的。据陈师傅介绍,在毛坯和纸样加工好的基础上,还需上浓胶水,为上粉线打底,然后再用牛皮胶或明胶用特制容器煮成黏稠状,掺和已筛细的石粉,经研磨调和后,装在粉筒中,安装上自制的粉线头使用。

通常情况下,一两个较为简单的头戴至少需要两遍的粉线工序,而大部分头戴则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头戴的需要而重复多次粉线工序,以塑造立体感。同时,除了粉线工艺外,制作头戴的大小、规格以及式样的秘诀也要烂熟于心,因为这才是体现制作技艺高超的关键所在。

名符其实入“非遗”

佛像、木偶头戴以其悠远历史和细致、认真、纯手工制作而颇具盛名,每年的销量都在上千顶以上。鉴于此,木偶头戴的制作工艺于2010年11月入选了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偶头戴在百余年的生产制作历史中,融合了传统与创新,使其不断发展。根据布袋木偶戏班及提线木偶剧团所需,制作出的各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木偶头戴无数,这些木偶头戴除了在本地销售,还远销台湾地区及印尼、新加坡等地,广受好评。

【制作步骤】

1.帽筒成型:根据模具大小或纸样,将纸板剪成均等的几份,以利造型。

2.搓铁丝:根据头盔大小,选用铁丝,用纤维较好的纸,搓卷成可以胶底的铁丝备用。

3.刺图样:依据不同角色设计图样,用特制刀片在蜡版上刺出图样。

4.铁线黏合纸板:手工将铁线粘到纸板上,使用烙铁加热固定,最后将毛坯与纸样加热定型。

5.胶底粉线:上浓胶水,将黏稠状牛皮胶掺和石粉,用特制粉筒粉线。

6.涂漆底,贴金箔:底纹笔粘上胶水均匀涂于头盔,底漆干后,贴上金箔。

7.安装:将帽珠、帽球等装饰于头盔。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