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明代端午节食俗为吃角黍,即粽子。有关粽子的最早文献记载,是晋周处枟风土记枠,枟太平御览枠卷三一引该书:“仲夏端五。端,初也。俗重五日同夏至同。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以粟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秫蓼,名曰俎龟黏米,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包裹未(分)之象也。龟表肉里,阳内阴外之形,所以赞时也。”从文中阴阳尚包裹未分之象的意思看,它是指夏至阳气之至极,阴气之始至,角黍最初应当是夏至的食品。粽子用菰叶包米而成,外形有角,故名角黍。南朝梁枟荆楚岁时记枠说夏至节这一天吃粽子,更能证明此点。后世广为流传的说法,端午食粽是为了屈原,见于梁吴均的枟续齐谐记枠。正如日本学者中村乔认为的那样,这个故事是神馔祭水神行为的传说化,粽子所用楝叶、五色丝是具有辟邪力的东西,以守卫神馔。湖南沅湘流域的粽子是一种筒粽子,食粽习俗兴起于长江以南地区。
  明代端午食粽习俗在南方十分流行。如弘治枟太仓州志枠记载该日“餐角黍”。嘉靖江苏枟江阴县志枠:“端午以菰叶裹黏米,煮为角黍。”嘉靖浙江枟定海县志枠:“为角黍、骆驼蹄糕祀其先,亲戚各相馈送。”嘉靖浙江枟山阴县志枠说:“端阳日以角黍相馈遗。”
  嘉靖安徽枟石埭县志枠:“端午日,以箬裹粽食之,各相馈送,盖仿楚俗吊屈原遗意。”嘉靖湖北枟归州志枠:“采药叶包糯米为角黍,致馈亲朋。”嘉靖湖南枟常德府志枠:“先是用箬叶裹米为粽,如羊角形,彼此相馈。”正德江西枟新城县志枠:“先数日用箬叶裹米为粽,俟此日祭先。”正德福建枟顺昌邑志枠:“先日各以箭竹叶或菱草叶裹糯米煮之,谓角黍;并且牲酒泛以细切菖蒲祭祖先暨家神,祭毕邀亲族乡邻,举家大小宴款,谓之饮菖蒲酒;其远亲各先期以角黍牲酒互相馈送,谓之送节,亦俗之所重也。”崇祯广东枟肇庆府志枠记载端午“馕角黍”。由上述方志记载可以看出,明代流行以箬叶包裹糯米为粽,一般称为角黍,不仅家人吃,还要赠送亲戚朋友,而且要用角黍祀祖。
  北方地方志也有食角黍的记载。嘉靖山西枟荣河县志枠记载:“端午悬艾虎,包角黍,戴葵榴。”明朝万历沁州枟沁源县志枠记载五月五日“造角黍相馈送”。崇祯山西枟霨州志枠说天中节“食角黍”。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