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菖蒲,别名臭蒲、水菖蒲、大叶菖蒲、泥菖蒲、白菖蒲,另外还有名为昌阳、尧韭、水剑草,等等,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在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之中该物是有毒植物,而且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

  菖蒲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早在春秋时,《诗经》就曾记述,“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屈原在《离骚》中比喻君子的香草“荪”,也就是水菖蒲。每年端午节,民间有插艾草、挂菖蒲的习俗,还盛行喝菖蒲酒。菖蒲备受人们喜爱,是吉祥物,古人喜种植菖蒲,食菖蒲,是因为俗传它可以令人长生。《神仙传》曾经记载:“汉武帝上嵩山,夜忽见有神仙长二丈,耳出头巅,垂下至肩。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嶷山之神也。闻中岳石上菖蒲,可以服之长生,故来采耳。’忽然失神人所在。帝顾侍臣曰:‘彼非复学道,服食者,必中岳之神以喻朕耳,’为之采菖蒲服之,经二年,帝觉闷不快,遂止,时从官多服,然莫能持久;唯王兴闻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乃采服不息,遂得长生。”李白不信此事,曾写了一首《嵩山采菖蒲者》一诗,嘲讽之:“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民间认为,菖蒲是奇异之物,甚爱之。文人、诗人创作了许多诗文记述之,赞美之。宋朝苏轼就是一位重视和欣赏菖蒲的名家,他曾在《石菖蒲赞并序》中记述:“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苇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则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于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他还写诗加以赞美:“碧玉碗盛红玛瑙,青盆水养石菖蒲。”“青荑秋荚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无鼻何由识苍卜,有花今始信菖蒲。”通过些生动的诗句,可知苏轼对菖蒲可谓情有独钟。

端午节喜饮菖蒲酒,乐写《端午日》:“有酒不病饮,况无菖蒲根。空怀楚风俗,角黍吊沉魂。佳人五色丝,道士绛囊符。瘦臂不中系,百邪何用驱?”同时他还写有《端午晚得菖蒲》一诗:“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壶。”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菖蒲的喜爱和深情。

  苏辙也写有《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石贫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鮲叶铺。世说华开难值偶,天将寿考报勤劬。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他向长兄苏轼索和,苏轼也欣然命笔,和了一首七言古诗《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春荑夏英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无鼻何由识苍卜,有花今始信菖蒲。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尔霜须。”

  苏辙另有一首写菖蒲花的诗,写这首诗还有这么一个缘由“尚书郎晋陵李公,秉性直而和,少从道士得养生法,未五十,去嗜欲,老而不衰,为南都通守。其西堂北牖下,池生菖蒲,开花三四,芬馥可爱。以书占之曰:‘此寿考之祥也。’因名其堂曰‘寿花’,而余为作诗记之。”诗文如下:“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菖蒲花开寿之符,白发变黑颜如朱。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从以上摘引的著名诗人赞美菖蒲的精美诗文中,可知,在文人墨客之中,每逢端午节,挂菖蒲,饮菖蒲酒,写诗文赞美菖蒲的行为,形成了一种风尚和诗话菖蒲的习俗。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