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民俗节日,它的起源有不同的阐释。俗信该节日是一个具有五毒意识的节日,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日”,有五毒之害。民间广泛传承了端午避五毒传五福的习俗。我国古代,有避五毒传五福之说,讲的是五种普世观念和生活信仰。根据民间的信仰、崇拜、不同的风俗习惯,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个风俗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我们梳理整合如下,以便全面地认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过好这个民俗节日,正确地传承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民间认为的五毒是,蛇、蝎、娱败、蜘蛛、瞻赊五种动物,还泛指烟、酒等各种不良嗜好为五毒。
五毒之一的蛇,是无足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的总称。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共有三干多种蛇类。身体纫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险,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部分有毒,但大多数无毒。另外“十二生肖”中也有“蛇”这一属相。
五毒之二的蝎,是蛛形纲动物,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整、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据考证,陆地上最早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