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也是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旧称元旦、元日,俗称“过年”。在徽州,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不是指具体的某一天,而是指以农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为中心,从年前腊月初八开始至正月十八结束这样一个较长的时段,计约四十天。有的地方节日时间甚至更长。有“拜年拜到二月二”之说。其中,腊八至除夕二十余天称作“忙年”,家家户户打扫庭院、蒸糕切糖、杀猪宰羊、做豆腐、煎油馃、添置新衣、置办年货等,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准备着、忙碌着,故称;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为“过年”,走亲访友,互相串门拜年。春节期间,各地要举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了一位神仙来到人间指点人们,用“年”最惧怕的红色、火光、炸响三件“法宝”将“年”赶回大海,再也不敢出来危害百姓了。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大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喜气洋洋互致问贺。因为躲过了“年”的危害,所以称作“过年”。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清末民国时期,富溪等地山区还有这样的习俗:正月初一一大早,由家中男户主启开大门,先将点燃的火把(内燃松明)迅速伸至门外舞几圈,然后才可以走出家门。据说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驱“年”,不然会被守候在门外的“年”拖走吃掉的。大年初一起正式“过年”。这天清晨,全家早起,先由家中男丁(一般为男户主)启开大门,在门口燃放爆竹,并焚香烧纸,敬拜四方神明。尔后,全家老少先敬拜祖先,再向家长拜年,幼辈向长辈拜年,平辈相互恭喜。然后举家吃“三茶”,即清泡茶、茶叶蛋、枣栗汤(称“甜茶”),接着食盖浇面(俗称“浇头面”、“肉丝面”),象征一年甜到头,有福有寿。之后,由家长携家人至宗祠“庆岁”,首先祭拜祖先,称“谒祖”;而后族众互相揖拜,谓之“团拜”。拜毕,族长宣读族法家规,族众聆训,然后再由宗祠按人丁发给“元宝”(一种元宝状面制糕点),每人一双,每个约半斤。之后,再到支祠、家祠谒祖、团拜,领取“元宝”。西溪南思睦祠旧时还有“合食之典”,即举办全族盛大酒宴,庆祝新年。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均穿戴一新,家家户户一片欢乐、喜庆的气氛。这一天,男人相逢要拱手作揖,互道“恭喜发财”等吉利语;小孩见到长辈要跪拜称呼,长辈则拱手回揖,口称“恭喜你百百岁”之类吉利语。岩寺、潜口等地俗例正月初一不串门,不外出拜年;不动刀剪,不用针线,不下锅煎炒,避凶;不洗衣物,不拈扫帚,忌财气外流;不担水,不借火,以显富足;僧尼不得外出。整个春节期间,不说粗口,不说不吉利语,尤其是大年初一至初三这三天(俗称“三朝年”)。若家中小孩有口误,长辈则会立即用草纸擦拭其嘴巴,戏称“擦屁股”———屁股“说”的话,那不是放屁吗?自然是不能当真的。有些人家还有令孩子开笔写字之习,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上“新年开笔,万事大吉”、“新春开笔,百无禁忌”等字样,也取避讳意。新年第一次外出,须拣吉利方向,多先走“上水”(即往河水之上游行、逆水行)或东行数步,然后才随意走动。多数地方还有举行“出行”仪式的习俗,即去宗祠或庙宇中向祖先神灵禀告,以求得佑护,出入平安。在徽州区富溪乡双坑口村,旧时初一一大早,村中谢氏族众均穿戴一新,提着大红灯笼成群结队地去镜台庵(又称“双举庵”)行“出行”之礼,途中即便遇到非常熟悉要好的朋友也不得打招呼;礼成归来时则不再避忌,谈笑如常了。潜口汪金紫祠族众则于初二上午集中去双忠庙拜神,然后才外出拜年、走亲访友。
正月初二起,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拜年是很讲究的。首先是顺序,先拜长辈后拜平辈,“先舅后岳再姑家”,先近后远。徽州区岩寺、潜口一带有“初一亲,初二邻,初三初四拜丈人”之俗。其次,要备“四色礼”,多为传统糕点以及糖果、烟酒之类,徽州麻酥糖、岩寺潮糕、古塘菜糕等为首选礼品。客人进门后,主妇立即沏上清茶,端出攒盒(俗称“茶盒”),先招呼吃茶、吃糕点、吃五香茶叶蛋,然后吃盖浇面。中午设宴招待。席间,主人要殷勤劝酒,说吉利语。客人酒足饭饱后,要献上香茶。客人告辞回家时,主人要另备一些礼物让其带回,还要给同去的小孩分发红包(俗称“八褂钱”),多少视家境而定。有的还要准备几根用红纸包好的甘蔗,让孩子扛回家,意祝孩子“节节高”。若是远客,则要热情留宿。若干天后,亲戚要回访,礼仪雷同。先上门者称“拜年”,回拜者称“回年”,“有来无回”是为无礼。春节期间,除亲友间互相走动拜年外,徽州各地还要举行各色各样的祭祖、庙会、迎神赛会、灯会、群众游艺等活动。较为有名气的有岩寺上九庙会,潜口的嬉龙烛,西溪南的宜男会,呈坎的挤馒头、游神等,以及元宵节各地举行的各式灯会。整个徽州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正月十八日是春节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全家在堂前祭拜祖宗之后,恭恭敬敬地将祖宗画像卷起入匣存放,待腊月二十四小年日再行悬挂,俗称“收宗容”,又叫“送祖宗”。《丰南志》载:“十八谓之十八朝,各家所悬祖容祀而撤之。 ”至此,“过年”基本结束,人们的言语、出行、交往等不再避忌,生活开始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