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华民族丨“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羌族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羌族大多都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辅。

羌族

关于这个民族

羌族主要聚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南部、四川西南、云南部分地区也有分布。现有人口约32万人左右。

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没有文字,长期通用汉文。羌族的祖先党项羌曾创造使用过西夏文,保存至今的西夏文文献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少数学者解读。

民族建筑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建筑等最著名。

羌族碉楼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

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可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修建时不绘图,没有吊线或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石砌房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余米。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索桥

羌族地区山高水险,为便利交通,1400多年前羌民就创造了索桥(绳桥)。两岸建石砌的洞门,门内立石础或大木柱,础与柱上栓胳膊般粗的竹绳,少则数根,多则数10根。竹索上铺木板,两旁设高出桥面1米多的竹索扶手。

民族手工乐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全长13 ~19厘米,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

羌笛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羌族手鼓

羌族手鼓,羌语称“日木”,羌族民间乐器,年代古老。羌族手鼓旧时用于祭祀等活动,现羌族手鼓已经改革和美化,用于歌舞表演,如《跳锅庄》、《铃鼓舞》等。

民族服饰

羌族妇女爱穿自织的麻布长衫、形似旗袍,长及脚背,袍外多套上一件羊皮背心。领口、袖口、腰带上都绣有各种几何花纹图案,衣领镶有小粒银饰,头缠青色、或白色瓦状头帕,用绣花腰带束腰,脚打绑带,戴特大银耳环和项圈。

羌族男子也多穿自织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腰系吊刀和皮制钱兜。穿布鞋或满耳草鞋。羌族男子一般裹羊毛制的绑腿,束腰带。

民族艺术

羌族释比戏《羌戈大战》剧照

羌族民间文学极为丰富,著名的叙事长诗《木吉珠与斗安珠》和《羌戈大战》,不仅是民族史诗,更是珍贵的文化瑰宝。《洪水朝天》、《开天辟地》等民间故事更反映出羌族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的莎朗舞和动人的山歌均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