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建筑 >路桥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国古代最具有科技含量的桥,不是赵州桥,而是它!

中国在清朝中期以前都一直领先于世界,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都是如此。中国是桥的故乡,素有“桥的国度”之美称。桥的发展是从隋朝开始的,宋朝时达到了顶峰,以桥的数量和设计的巧妙、精致让世界忍都深深折服。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很多都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其中河北赵州桥、北京泸定桥、广东广济桥和泉州洛阳桥,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桥。其中最具有科技含量的你可能猜不到,就是洛阳桥。

洛阳桥是北宋年间的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全长834米,宽7米,是我国最早的跨海大桥,也是这四座桥当中工程量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个,同时是中国造桥史上的一座丰碑。听其名字“洛阳桥”,不知道的人以为它坐落在洛阳市,它叫洛阳桥是有历史原因的。

在隋末唐初,由于社会的动荡,战争频发。自古中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很多的中原人因为战争的摧残,不得向南迁徙。其中很多的河南人就来到了泉州的一些地方,把当时中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也都带了过来,在当地进行开垦田地,就定居了下来。他们的到来也促进了当时泉州的发展,由于对故乡的怀念,感觉这地方山川地势都跟古都洛阳挺像的,就把他们住的地方也改名叫洛阳,因此建的桥也就命名为“洛阳桥”了。

虽然当时建造洛阳桥的泉州太守是个文人,但他也绝对是个人才。考虑到水急会冲毁桥基,造桥的工匠就创造了“筏形基础”,也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这就技术在近代才被认识,但我们在宋朝就已经在使用。更为牛逼的是,还首创了“种砺固基法”,就是在基石上养殖牡蛎,这样流水冲击的是基石上的牡蛎,而不能冲击到基石,可使基石千年不损,这绝对是世界上首例把生物学技术运用到建桥技术。之后比较有名的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等,都是仿造洛阳桥而建造起来的。

虽然千百年来,洛阳桥也有多次被破坏过,但它的基石还是那么的坚固,不得不感叹古人之智慧及对工程严谨的态度。因为牡蛎是有营养,人也都喜欢吃,为了防止有人破坏洛阳桥基石上的牡蛎,就专门立法,有敢动洛阳桥的牡蛎者,直接判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直到今天还可以看到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那就是牡蛎留下的痕迹。

一座古代的桥就可以用成百上千年,那种建筑桥梁的智慧以及对工程质量的态度,非常值得现代人认真反思和学习。这是对古人的一种敬仰,同时也是对人们生命财产的重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