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二字,是辛亥革命以后湖北军政府为了采用国际公历纪元,于1911年12月31日发布《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之后,民间对传统农历年节改的称谓,久而约定成俗。若按照这个时间推算,将中国传统年节称为“春节”的历史,只有九十余年。我们探讨中国春节的由来,不是研究由中华民国改元而出现的“春节”称谓,而是释析在神州大地传衍五千余年传统年节的由来。
春节,古称“元旦”、“正旦”、“正日”、“元日”、“上日”、“岁首”、“新正”、“新年”、“三元”、“三朔”。“春节”出现这么多别称,是因为更朝换代和历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而致。
所谓“元”,就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合在一起即指一年的岁首第一天,一年之开端。我国古代的历法把每半个月称为一个“朔望”。“朔”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