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意,“扎勒特”是捏团子。
哈尼族有自己的历法,全年分为三季,即冷季、暖季和雨季。冷季称“常塔”,为云雾弥漫、天寒地冻的意思,相当于农历的秋末与冬季;暖季称“翁夺”,和风送暖,万物复苏,相当于农历的春季与初夏;雨季称“搓塔”,是天气湿热、五谷青黄不接之意,相当于农历的夏末与初秋。每季又分为四个月,每月三十天,日以十二属命名。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扎勒特节就是新年节,在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举行,所以又称“十月节”。
节日期问,家家户户要杀猪宰鸡,春糯米粑,做糯米团,酿喷香的米酒。男女老少身着崭新的服装,相互探亲访友,赶场聚会;小伙子们侧在田坝心草坪上摔跤游戏。按照传统规矩,凡出嫁的姑娘,这时都必须回娘家恭贺新禧,外甥要向舅舅讨压岁钱。姑妈、娘娘和姐夫妹夫是节日时尊贵的上宾,娘家的同宗亲属都要送一块宽圆的大把把和一个煮熟的鸭蛋。过节时,哈尼族人家以贵客满堂为最大的荣耀。每家每户均要准备丰盛的佳肴,请邻近其他民族的“牛亲家”、“马亲家”等好朋友到家里来作客,相互致酒祝福,畅说民族团结,交流生产经验。临别时,还要送上一大块糯米把和一包肉,来宾无论如何都得收下;否则,被认为是不够朋友。
农历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起,至“申猴”日止,历时6天,是哈尼族称为性扎勒特“的十月年。此时正值农忙已过,五谷瓜豆人库,鸡肥猪壮之际。人们将村寨打扫干净,穿上盛装,准备过年。年节的第一天早晨,各家要在大房门外天井里宰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熟共食,嫁来的媳妇即使已返娘家、也得为她留一块,但已嫁的女儿,即使在场,也不得分食。人人都到村中荡秋千,以求来年幸福。按传统习俗,年节期间,每家的早、晚饭前,要用,个小簸箕,装一盅酒和3个团子,送到村口倒掉,意为祭献天地和祖先。同时还要将3个团子及一点肉送到同宗辈份最高之家,以示敬奉长者。娘家将出嫁归来的女儿及其夫婿奉为上宾,设酒宴款待,并讲究用巴掌般大、半寸来厚的大片肉招待客人。临走时,主人还要赠送大块耙把及用芭蕉叶包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节日里的第三到第五天,村寨分为3_片轮流做东,摆设盛大的街心宴。从黄昏开始,轮做主人的各家男子在铭锣声中,端来各色佳肴供大家在”沙——收啰“的欢呼声中宴饮。街心宴开始前,选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做宴会的主持人、由他们举杯念诵吉祥祝词,并在击鼓声中耸肩摇背,跳舞助兴。同时,他们还邀约在座的村民,离席成双成对起舞,以各种不同难度的动作,博来阵阵赞赏的掌声和欢呼声。宴罢,青年男女赶场聚会,谈情说爱,或者在村外平坦的草地上摔跤、对歌作乐扎勒特中,跳钻鼓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据传,远古时候,每当人们岁末五谷收获、鸡猪满厩之时,便会有一种怪物来偷谷抢物。
一日,当怪物蹿进一户人家时,睡熟的主人猛地惊醒,在与怪物搏斗冲无意碰落了挂在墙上的错鼓,吮当一声,吓得怪物抱头鼠窜,再也不敢到这户人家中去。自此后,每值丰收之际,人们便聚在一起敲响芒鼓欢快地舞蹈,庆丰年的同时,用咚咚的芒鼓声防范怪物入寨侵扰。
十月在哈尼历法中为岁首,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同时,十月也是哈尼族收获结束的时节。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大小谷物已收进粮仓,这时哈尼族的农事活动基本结束,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节。十月年意味着“实实在在过年”,这时,哈尼族满怀丰收的喜悦,杀猪宰鸡,烹制各种美味佳肴,酒足饭饱后,敲响铓锣,跳起欢快的棕扇舞,借此衷心感谢大自然一年来赋予庄稼的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庆祝获得的丰收。同时,他们怀着满心的虔诚,祈求大自然中的田地诸神、祖先保佑他们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因此,十月年是哈尼族一年中最重要和重大的节日,它延续时间最长,内容也最丰富。
“扎勒特”意即捏做糯米面团子,主祭天神和祖先。根据哈尼族古老的历法,新旧年交替在农历十月,农历九月最后一个卯兔日即是旧岁岁末,十月第一个辰龙日即是新年第一天,相当于汉族春节的正月初一。因此,十月年一般从阴历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起,至申猴日止,历时5~6天。节日期间,山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鼓声终日不停,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妇女舂糯米粑粑和团子面,男人杀猪宰鸡,烹制各种美味佳肴敬献天地和祖先。过年那天早上,每家都要在家门口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熟,献祭给客死异乡的家人或村里的亡灵。哈尼人认为每逢过年过节时这些亡灵都会回来,但他们进不了家门,必须在门外敬奉他们。除了准备出嫁的姑娘外,本家男子和小女孩都可以出来吃这些鸡肉,但不得拿入室内,而且在没吃饱前他们也不准和屋里人搭话。吃完后回到屋里,再杀鸡、做糯米团子。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哈尼人过大年都要吃团子,这意味着年龄又增长了一岁,见识也随之增加了。所以,大人在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显示自己阅历丰富时,往往爱说:“我比你们多吃了几个团哩。”
新年当天也就是辰龙日那天,全寨还要共同杀一头猪作祭品。这头猪哈尼语谓为“生訇”,意思是“共同分的”。无论“生訇”猪是大是小,宰杀后必须按全寨户头平均分配。分配时尤其不能缺了血和肝,哪怕每家只能分到一点点,也要家家都顾到。这样做的意义是全寨各户都能用同一头猪的肉分别祭祀各家的祖先。分配好后,各家女主人必须抬着这些寨里分回的“生訇”肉和酒、茶、饭等向祖先的神位祭献,然后全家人再跪拜。
在这几天中,大家都相互走亲访友、赶场集会,小孩子由母亲带回娘家“认舅舅”,已经出嫁的姑娘也带着酒肉等食品回来参加祭祖活动。年轻男女游戏谈情,或在郊外平坦的草坪摔跤,对歌作乐。还要敬请其他民族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整个山寨洋溢着一派节庆的欢乐气氛。在十月年后期,要举行长街酒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长街酒宴哈尼语叫做“支角夺”,因各地方言差异所致,也有“多角夺”“资乌都”等叫法。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支角夺”是新年“扎勒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哈尼族在农历二月祭护寨神时举行。举行“支角夺”活动时,寨子小的只进行一个下午,而大寨子一般却要分三个小组,分三个下午进行。每组轮流做一次东,负责一个下午的酒宴,其余两组扶老携幼前去喝酒联欢,到第二天第三天再换过来。
轮到做东的这天下午,小组里的每户人家都要做一桌丰盛的菜肴,准备好几斤酒,连桌子一起抬到指定的街头摆起来。哪家的菜做得越多、越好吃,就越有面子。所以家家户户都把平时舍不得吃的菜特意留下来,等到“支角夺”时做出来让大家品尝。届时,各户精心准备出来的佳肴美味一桌接一桌摆开,短的几十米、上百米,长则几百米,远看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故长街宴又名“长龙宴”。到下午5点钟左右,寨子里便会响起震天的锣鼓声。这时,全寨人身着节日盛装,聚拢到街心来。座位没有特殊的安排,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愿组合,围桌就座。待到大家都入座后,锣鼓声便停止了。接着要先给锣鼓敬酒、献菜。锣鼓手端着锣、抬着鼓,逐桌接受敬献。大家要往锣鼓上倒点酒、挟点菜。完了后,所有人齐声高呼“唆———”表示祝贺。敬完锣鼓,还要给寨子里的女性长者敬酒。由一对年轻姑娘来敬。姑娘一人举杯,一人端壶倒酒,逐一给女性长者敬酒。待她们喝下酒后,晚辈们齐声为她们喝彩。敬完寨中所有女性长者后,由妇女们首先开始动筷子,然后男人们才能举筷拿杯。此时,小伙子们也纷纷向每桌上的男性长者敬酒,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山寨成了欢乐的海洋。只有亲身经历其情其景,才能真正感受到哈尼人的热情豪放。宴席会持续到太阳落山,天空抹黑。这时,由小伙子们烧起一堆堆篝火,敲起生皮鼓、铓锣,弹起三弦、四弦,吹起树叶、竹笛,大家围着篝火,踏着鼓点翩翩起舞,一直欢庆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