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民间传统农庆节日,约在每年傣历六月十五日(公历约在四月中旬),节期三四天。傣语称泼水节为“楞贺尚罕”,意即“六月新年”。傣历为阴阳合历,年用阳历,一年分为三季,平年十二个月,共354天。一至四月为寒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闰年十三个月,共384天。新年根据太阳运行位置计算,通常在六月至七月之间,因而傣历以六月为岁首,泼水节即是傣历的新年。节日第一天,傣语称“腕多桑刊”,意即除夕;中间的一二天,傣语称“腕脑”,意即“空白”;最末一天,傣语称“腕叭腕玛”,意即“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也就是新年元旦。
节日前,村寨中的家家户户便开始紧张繁忙的筹办。住宅的门框、窗户、墙壁等地方都贴上花花绿绿的剪纸,内容多为吉祥的孔雀、大象、麒麟、狮子、马鹿、游鱼、草木、花卉,以及佛塔、寺庙、凉亭、房屋与一些几何图形。妇女们忙着舂糯米,做‘毫咯索”、“彩色饭”等美食佳肴。“毫咯索”,傣语,即指一种糯米粑粑,为泼水节必备食品。“咯索”,是当地称为“甑子木”的一种树开的花。制作“毫咯索”用碾细的糯米粉,加上舂细的“咯索”及红糖,然后拿芭蕉叶包成许多小包,放进甑内蒸熟即可食用。“彩色饭”,亦为重要节日食品,它分为“红饭”与“黄饭”两种。“黄饭”是将糯米浸泡在一种黄色香花“洛粉”水里,淘出后装在甑中蒸成,色成桔黄,味道香甜。“红饭”是用“咯索”籽榨出的汁液拌合糯米,入甑蒸成,呈艳红,味香适口。小孩子们为了节日里能痛痛快快地泼水戏闹,则纷纷砍竹制作水枪。节日清晨,男女老少均沐浴更衣,到寨中的寺庙里去赶“摆”拜佛。傣族信奉小乘佛教,一般是每寨没一佛寺。寺僧日常由信徒送饭供奉,逢年过节则由村寨举行“赕”佛集会,即所谓赶“摆”。这种布施活动以金钱、金银首饰为主,也有日常食品、鲜花等。一般习俗,所赕“金钱”三三制分配,佛爷一份,“波占”(专职经师)与大小和尚一份,当权头人二份。节日拜佛要举行“堆沙”与“滴水”仪式。人们在一张竹篾桌上摆放精美的饭菜及烟、蜡条等供品,抬人佛寺向祖先献祭。各家的青年男女从河边用小箩抬来沙子,在寺院中堆起三五座三四尺高的宝塔形沙堆,塔尖上插几根缠着彩纸的竹枝。而后,大家围塔而坐,凝神谛听佛爷诵经。佛爷在念诵祈祷经文的开始与结束时,都将陶瓷罐里的净水洒浇一点,以示虔敬诚心,神明可鉴。按俗信观念,认为只有通过滴水,祖先亡灵才能看见献祭的供品,得以享用。中午,全村寨的妇女每人挑一桶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下去,大家便开始互相泼水,以求消灾除病。这时,男女老少拿瓢用碗,或者干脆端盆提桶,欢闹追逐,你泼我洒,水花飞溅,水流成河。大街小巷,河边井畔,处处都有“水战”的场面。不论是否相识,个个全都喜笑颜开地泼得浑身上下水滴淋淋。据认为,泼水是向对方祝福清洁、平安,可以洗去一年的污秽之气。所以,被泼的水越多,福气就越大。 、关于此俗的来历,傣族民间有多种传说,最为流行的是:古代有一个四处为非作歹、祸害百姓的魔王。他强抢七个美丽的姑娘作为妻子。这七个姑娘恨透了魔王。经过商量,她们决心设法打探出魔王最致命的弱点,然后再将其除掉。一天,魔王被姑娘们用酒灌得酩酊大醉,无意泄露出他的保身秘密。只要有人拔下他的一根头发,拿来勒他的脖子,他就会被杀死。于是,趁恶魔酣然入睡的时机,七姑娘勇敢地拔下了魔王的头发,往他脖子上一勒,果然恶魔的脑瓜滚落到地。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颗魔头竟然化作一团邪火,滚到哪里,哪里就着火。霎那时,房屋,树木、田园、庄稼都燃起熊熊烈焰。紧急之中,七姑娘奋不顾身,扑上前用双手抱住了魔头。其他六个姑娘立即轮流不停用清水往她身上泼浇。这样,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大火才被彻底扑灭,从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为民除害的姑娘,便把这一天定为泼水节。节日下午,通常举行划龙船、跳“依拉荷”、表演孔雀舞、“丢包”等游艺娱乐活动。
划龙船,傣语称为“晓核”。傣族新年赛龙船,据民间传说是为纪念一个名叫岩洪咩的英雄青年。古时,有个君王叭召勐,他的七个女儿都非常美丽。其中六个女儿都按他的意愿选择了门当产对的富贵丈夫,惟有最漂亮的七女儿却自作主张,嫁给了岩洪咩(羊氏族的岩洪)。叭召勐对岩洪咩十分嫌恶,认为他出身贫穷低贱,不配作自己的女婿。一天,叭召勐生出一计,命令七个女婿去捉活的鹿、麂子、飞鸟和青鱼,交不上来者要砍头处死。他本想借此除掉岩洪咩,没想到岩洪咩得到胞族叭难(龙氏族)、叭舍(虎氏族)、叭轰(鹰氏族)的帮助,轻而易举地如期完成任务。叭召勐气急败坏,又与六个女婿商定一个阴谋,想在划龙船的比赛中将岩洪咩害死。龙船赛开始以后,六个女婿驾着大船朝岩洪咩的小船撞击,企图使他翻船淹死。可他们没料到岩洪咩的小船是龙氏族叭难所赠,比他们的大船更轻捷灵快。结果,他们不但没有把岩洪咩撞下水,反而自己相互碰撞葬身鱼腹之中。
泼水节划龙船,固定有四只船参赛。一只王船以岩洪咩命名,其他三只以不同地区命名。比赛时,在多次往返速划中领先次数多者为胜,优胜者予以荣誉奖。最后一次决赛时,如果王船落后次数较多,其他船会有意让它领先。所有的参赛者均可获一枚银牌及一条白色纱簿包巾作为纪念品,而对最差者还特加挂一个笋壳,作为鞭策,儆示他们来年力争夺魁。
“依拉荷”舞是傣族的一种民间集体歌舞,每逢喜庆节日,不论男女老少必跳“依拉荷”。它有固定的曲调,傣语称“甘繁”,舞蹈时领舞者须临时填词演唱。词的每句要求三个字,而且要押韵,难度比较大,一般人不容易做到。
孔雀舞是傣族民族舞蹈中的代表,原本是一种化装舞蹈,演员戴着菩萨金冠及金刚面具,身上用彩纸、花布扎成孑l雀的翅膀、尾巴的模型,随着锣鼓节奏,两手牵线,做出各种孔雀饮水、理羽、踱步等优美动作。傣族认为孔雀是吉祥的象征,节日里演出孔雀舞是向往幸福生活的一种表现。
“丢包”是泼水节期间极具特色的一项娱乐活动,同时它也是未婚青年男女相互求爱的方式。傣族姑娘平日精心缝制花包,以备节日使用。“包”由花布装人棉籽、沙粒、草等物制成,四角与中心缀着五条花穗。 “丢包”时,男女双方相距二三十米,分站成两排。开始时,先由女方投掷,男子接不到即算输。然后,男方再捡起包投回去,女方接不到也算输,须采摘鲜花或拿一些手工织品作赠礼给男方。彼此对掷一阵之后,女方就不再无目的乱丢,而是挑选自己中意的小伙子为对象互掷。当双方已经心领神会,配合默契之时,姑娘会猛然将花包抛得又高又远,小伙子则假装无法接着,跑到姑娘面前低头认输,并递上事先备好的礼物。然后,两人就共同离开人群,隐蔽到河边、林间,去谈情说爱了。
泼水节还有两种独特的娱乐庆祝习俗那就是放“高升”和放“孔明灯”。“高升”是傣族民间的一种礼花,由一二节竹筒装填火药制成。 “高升”的顶端捆着大小不一的竹哨。每当“高升”点火飞升时,竹哨便啁啾鸣响。泼水节的高潮中,都必放“高升”。如夜间燃放,则声光互衬,增加热烈气氛。“孔明灯”为傣族特有的礼花灯。它是用八十四张傣族特制的构皮纸糊成的一个大纸气球,下面吊着一个篾圈灯架。燃放时,先用柴火炙热空气,使气球膨胀,产生升力,然后再将一个浸满生油的白布十字架点着作灯,挂在灯架上。放灯人松开手,这庞大的气球灯便冉冉升空,在天上飘浮闪烁。有的灯下还悬挂许多火花球,飞升时由药线引燃,陆续爆炸,宛如流星四坠。孔明灯持续时间很长,通常可以整夜不熄,直到天亮以后。待到油尽火灭之后,往往会飘出数百里地,完整地落到地面。
泼水节的第一天称为除夕,傣语称为“腕多桑刊”,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思是“日子之王到来之日”。这一天是傣历的元旦,中间一天或两天空日称为“腕脑”,名义上不属于哪一年,因此,傣历的除夕和元旦是不连续的。说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似乎有失准确,严格地说应该是泼水节的最后一天为傣族的新年。
泼水节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火魔统治着大地,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但却没有办法除掉它。火魔从民间抢了七位美女做妻子。她们不忍百姓受火魔的蹂躏,一天夜里,趁火魔熟睡之际,拔下它的头发,勒住它的脖子,火魔的头立刻滚落下来。但火魔的头颅滚到哪里,哪里就燃起一片大火。为了不危害百姓,火魔的七个妻子轮流将火魔的头抱人怀中,直到火魔的头化为灰烬。这时候,七位姑娘已经筋疲力尽,满身污垢。于是她们来到清澈的溪水前,互相泼水冲洗。为了纪念这七位勇敢的姑娘,就有了泼水节。
此外,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浴佛节是佛教的节日,起源于印度,后随小乘佛教传播,经缅甸、泰国和老挝,于13世纪末传人我国云南傣族地区。另外,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辰而设立的。据佛教传说,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有九条龙口喷香雨,洗浴佛身。
关于泼水节,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隋唐时泼水节在农历二月,而现在却推迟到农历三月,也就是清明后10天,这是由于傣历用的是恒星年,年的长度——365.258 75日比实际回归年(365.2422日)稍长,从历元到现在积1360多年,所以使泼水节后推22天多。
泼水节节日第一天的活动主要是赛龙舟。龙舟的原型是送瘟船,赛龙舟是一种驱除时疫的迎神赛会仪式。这项活动通常在两个村寨之间举行,参赛的小伙子不但身体强壮,还有很好的划船技巧。比赛时划手们个个头缠红布,身着对襟白衫。精神抖擞。岸边的人打起锥锣,敲起象脚鼓,为他们呐喊助威。
泼水日是傣族新年活动的高潮。早晨,男女老幼洗浴更衣后来到佛寺赕佛。妇女们用泡有芳香花瓣和贝叶的清水为佛像泼水洗尘,祈求佛在新的一年里降福人间。然后,人们来到广场,不拘男女老幼,无论亲疏远近,不分哪个民族,彼此泼水,互相祝福。对待长者和尊贵的客人,通常是文泼,即边说着祝福的话,边用一根柏树枝或樱桃花枝蘸着水向对方泼洒。
年轻人之间就不必那么拘谨了,可以用脸盆、水桶向对方脸上和身上尽情泼去,泼的人和被泼的人都感到痛快淋漓。
到了晚上,各个村寨照例要举行篝火晚会,燃放焰火,猜灯谜,敲象脚鼓,跳孑l雀舞。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吉祥鸟,据说新年跳孔雀舞,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泼水节最后一天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活动是青年男女举行的“丢包”。荷包是用彩色花布缝制的,内装棉籽之类的东西,有的包外还带两条飘带。丢包时,男女各站一排,彼此将包丢向意中人。这是傣族促进青年男女相识和了解的一种传统方式,不少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结为百年之好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泼水节还增加了文艺会演、体育比赛、物资交流等新的内容。
泼水节也是我国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热带火热的骄阳驾送下,穿过茫茫无边的原始森林,傣家人的桑堪比迈(傣历新年)焕然一新地降临了。洒兴酣杨的小伙子们以狂歌劲舞迎来了日子之王,如云似霞的姑娘们用鲜花播洒甘露祈盼到了吉祥的新年。在遥远的南国边地,有一块神奇美丽的地方;在绿宝石炮蹈闪光的酌巴拉纳西,有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在大象和孔雀居住的原始大森林中,有一个使人留连忘返的节日。那块神奇美丽的地方就是闻名遐迩的西双版纳,那个勤劳善良的民族就是能歌善舞的帕萨傣(傣族自称),那个使人留连忘返的节日就是令人狂欢如醉的泼水节。
泼水节傣语是“桑堪比迈”(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有三天的庆祝活动。第一天是旧年除夕,傣语是“晚多桑堪”。这一天人们汇集在澜沧江边赛龙舟,放高升。青年男女则相约到竹林里去玩丢花包的游戏。花包,一个像彩绣球似的小花包,其实就是彩绣球最初的雏形。提在每一个姑娘手中,向对面小伙子群中任意抛去。所有喜欢这个姑娘的小伙子都会来争接这个花包,接到之后再抛向姑娘群中,所有热爱这个小伙子的姑娘又都会来争抢这个花包。这样你来我往在欢快的嬉戏中流露了情意。当姑娘看中的小伙子再次接到她的花包,她便会悄然离去,小伙子便会提着花包尾随姑娘到无人的竹林深处相会,当姑娘点头确认了自己的小花包,姑娘小伙子便灵犀相通了。这一天里,各村各寨都忙着宰牛烹酒,大实宾客,搓锣,铜镣,象脚鼓也都防磁嚷嚷,吟磁嚷嚷,连天没夜地鼓响,震撼人心的鼓点把人们手舞足蹈地带进了欢乐的节日。
节日的第二天是介于新年与旧年之间的空日,傣语是“晚脑”。这一天住在山村里的傣族男子们就会上山围猎,住在市镇附近的傣族妇女就会去逛集市。新年集市都选在风景优美的园林中,人们会纵情地跳起象脚鼓舞,并且化装成孔雀、白象、金鹿朗朗起舞,使集市变成沸腾的舞会。节日里的集市热闹非凡,赶街的人来来往往。节日的商品也琳琅满目,正如歌手们唱的那样;东街摆着菠萝和香瓜,西街摆着白酒和盐巴,南街摆着金钻和珠宝,北街摆着彩缎和丝绸。
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傣语是“麦帕雅晚玛”,意为“日子之王来到之日”,狂欢的泼水节就在这一天。
新年中丰富多采的活动都有其美丽的传说,出口成章的歌手们早已谱写了许多浪漫的叙事长诗流传在傣族人民中间。如果我能伴您漫游西双版纳,在那格曳着朗朗月光婆婆的椰树下,在那迷漫着缅挂花香的竹楼里,在那品若着清香的春蕊的火塘前,我将向您娓娓道来,悠悠唱去,长歌一千零一夜,一定让您乐而忘返,不知今夕何夕。可如今遥对远方的朋友我只能以一支拙笔向您讲述泼水节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捧麻乍的天神,他
为人们划分了季节,调顺了风雨,使农人春种秋收,五谷丰登,并委派一位叫捧麻点达拉乍的天神兴风作雨。可是锋麻点达拉乍自持神通广大,不遵行捧麻乍定下的规矩,任意显威。当农人春耕盼雨时,他不播云降雨,使农田赤地千里3当农人开镣收割稻谷的时候,他又降下倾盆大雨,淹没了将要归仓的粮食。三年两载就使人间饿弹千里,灾民流离失所。
有一位名叫帕雅宛的青年不忍目睹人间灾难,决定冒险到天庭向至高无上的天神英达提拉诉说人间的灾难。他用木板做了一对翅膀,凭着自己的勇气朝着雷鸣电闪的天庭冲去。不料天庭的大门还未启开,帕雅宛不幸撞死在天庭的大门上。帕雅宛的悲壮殉难,震惊了天神英达提拉。天神英达提拉俯察了人间的灾难,决定对捧麻点达拉乍进行惩罚。可是天庭众神惧怕捧麻点达拉乍的法力,都不敢从命。
天神英达提拉想出了一条智取的妙计,他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去找捧麻点达拉乍的七个侍女谈情说受,当他与姑娘们交上了朋友后,他便把捧麻点达拉乍作恶使人间道难的事告诉了姑娘们。姑娘们个个快肝义胆,决心为民除害。可是捧麻点达拉乍竟是一个刀枪不入水火不惧的恶魔,姑娘们也无法置他于死地。有一次当恶魔大醉之后,姑娘们假意奉承,夸魔王法术高明,举世无敌。恶魔酒后失言,泄露了自己的致命弱点:他最怕用他的头发做弓弦弹向他的心窝。姑娘们趁他酣唾时,拔下他的一根头发系在弓上,向他的心窝弹去。果然,恶魔的头应声而落。正当姑娘们欢庆胜利的时刻,不料恶魔的头竞变成猛烈燃烧的火球。火球滚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火海。大火烧毁了森林,烧毁了村寨,反使人间遭受更大的灾难。姑娘们惊呆了。她们急忙把火球抱了起来,希望用自己的身躯阻挡烈火的蔓延。不料,火球一离开地面就自己熄灭了。
姑娘们只好轮流怀抱着恶魔的头颅,让它在自己怀里慢慢腐化。腐化的浓血站污了姑娘们纯洁的躯体,乡亲们就打来清水为姑娘们冲洗,一直到傣历新年这一天,魔头才腐化干净,乡亲们也就在这一天才洗净七个姑娘的玉体。
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七个姑娘,人们每年在新年这一天举行泼水,以消除灾难,互相祝贺吉祥幸福。
泼水节的美名自古就流传远方。每年泼水节一到,西双版纳就变成了人间最幸福美好的地方。佳宾责客,亲朋好友就像彩霞汇集向朝阳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在成千上万的贵宾中,最值得傣家人民缅怀的就是敬爱的周思来总理。一九六一年泼水节,敬爱的总理访缅归来,带着缅甸人民的胞波情谊,来到西双版纳。在泼水的日子,他身着傣服,手持水钵与傣家人民共度佳节。就在当年总理泼水的春欢公园里,人民建立了高大的铜像。每到泼水节的日子,傣家儿女的清泉洒向总理,总理也慈祥地把清泉洒向我们,永远祝福我们幸福。
泼水节,一个狂欢的节,一个人间最美好的节
日。每当日子之王在热带火热的骄阳的驾送下,穿过茫茫无边的原始森林,焕然一新地降临到西双版纳之时,狂欢的浪潮也就如痴如醉地迎接着新年。
象脚鼓声鼎沸了,人们成群结队地涌向街头。
所有的傣族姑娘都会穿上最漂亮的花筒裙,端着水钵向你走来,或是从竹林间闪出向你汲出一盆清水。人们互祝吉祥如意。水花、笑声、追逐,欢歌。头发湿了,衣服湿了,街道也一片汪洋。谁身上的清水最多,谁得到的祝福也最多。泼水的人们都变得像儿童一般天真烂漫,返老还童无忧无虑地纵情欢乐。年青人们则更加肆意地敞开情怀在泼水中戏闹;如果你去到乡村的风尾竹林间泼水,在狂欢的时候还会听到歌手们优美的即兴演唱的民歌。人们尽情地欢跳,直到夜幕降临,当缅挂花在夜色中暗香浮动,傣家人又开始了焰火晚会。他们自制了各式各样的火花。最大的一文火花竟是用一棵大树绞开干心制成,还须用专门支架摆放,喷射的火花可以高过几十米,长达数十分钟。小火花则用竹筒制成,摆在广场四周,四下的火花齐放,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人们又围着火花起舞,穿越在喷射的火焰中,大肆地显示着自己的勇敢。放了火花,还要把以古老方法自制的贡菲,点着牛油火灯的巨大的热气球像一盏盏天灯一般放到夜空中去。
贡菲还带着各种礼物,像点点明星一般,把傣家人民对遥远的乡亲们的祝福带到远方。狂欢的一天,直到深夜,人们还兴犹末尽。在那歌舞归去的田野上,在那清风徐来的风层竹林间,还有恋人的倩影,还有小伙子在风层竹林间真诚地唱道:
听吧,我那美丽的姑娘,
你宛若湖中盛开的睡蓬,
什开花辫承接森林的清露,
今天,我要把心里话向你倾诉:
缅挂花开满绿叶枝头,
投胎批花更加芳香迷人,
美丽的姑娘世上无双,
就连天上的仙女见到你也要鱼沉雁落
听吧,我那美丽的姑娘,
你的衣裙出鲜花漂亮,
你的芳手比缅挂花诱人,
我真想摘下来佩在身上。
听吧,我那美丽的姑娘,
世上最美的鲜花是什么?
别人都说是金莲花啊,
可我说是木洛花,
木洛花呵就是我心爱的姑娘
当姑娘唱和的歌声传回来时,柔媚使天地都醉醉得不省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