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华风俗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这天夜晚举国上下张灯结彩,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历代朝廷为显示国泰民安,常常大操大办灯节盛会。
放灯的风俗始于汉代。隋代时,隋炀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灯会,在宫门搭起绵亘八里的灯棚、戏台,表演者3万人,奏乐者1.8万人,观者不计其数。灯会通宵达旦。隋炀帝还亲自写作观灯诗:“灯树干光照,花焰七枝开。”唐太宗时,放灯发展成为热闹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诗人崔液在《上元看灯诗》中写道: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端坐,何处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