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替过节日,春节品位冠佳期。
芳酒熏得门扉醉,最是家人团聚时。
正月初一——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因为它居岁首,古代称之为“元旦”,又叫“三元日”,意即这一天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迎春的娱乐活动日。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辛亥革命后,各省都督代表集会南京,决定使用公历,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在人们的习惯语中,春节又叫做“过年”。
关于“年”,我国古籍《谷梁传。宣公元年》说:“五谷大熟为有年。”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也解释为“年,谷熟也。”可知古人是以每收获一次庄稼为一年,过年就表示一次庄稼收获完毕。年,是古代农事的记录,是庆祝丰收的日子。
“年”的名称,也几经变易,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为“祀”,周朝才称之为“年”。不过,周朝那时的“年”是以建子——十一月初一为岁首。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造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夏代的夏历,确定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我国从汉到清两干余年一直使用夏历,其间虽有几个帝王做过改变,但为时很短。年节,就一年一度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了。
说到“年”的来历,民间还有个优美的传说。
相传商朝时期,岁时节日定得不准,人们无所适从。当时,有个叫“万年”的青年,以打柴为生。他生性聪颖,心灵手巧,看到五花八门的岁时节令,决心把节日定准,为天下人做一件好事。
万年上山砍柴,总琢磨着节令的事儿。他苦苦思索,从山上那移动的树影得到启发,动手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记天时长短的日晷仪。天哨时测量天时长短的问题解决了,可一到天阴雾雨,日晷仪发挥不了作用,万年又从山上悬崖间的泉水有节奏的滴落现象中,悟出了道理,做了个五层漏壶,里面装有立箭,并在立箭上划分了loo个刻度记时。就这样,他利用测量日影和漏壶滴水记时的办法,慢慢地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次,每个周期最短的那一天就在冬至,最长的那一天就在夏至。这样,定准了春分和秋分、夏至和冬至。
万年测定天时长短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天子祖乙那里。天子祖乙喜出望外,立即将万年召进宫中,在天坛前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让他专门观测,并选派了12名童男童女让他调用。同时,下令停止了朝廷祭拜天神请求天神定节日的活动。这下,引起了朝廷节令官阿衡的嫉妒。他用重金收买了一名刺客,阴谋杀害万年。一天,当万年走上日月阁时,倏地从角落里飞出一支冷箭,射中了万年的胳膊。万年大叫一声,卫士闻声赶来,将刺客捉住,扭送到天子那里,天子将刺客处以极刑,阿衡也受到了惩罚。随即,天子登上日月阁,看望受伤的万年。此时正值年轮交替,万年感动不已,说:“此刻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新春又始,请天子定个节名吧。”天子高兴地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寒来暑往,万年迎送了一个个晨昏,他仔细观察和精心推算,终于把历法定准了。当他将太阳历呈献给天子时,天子祖乙见他已是满头白发,银须飘飘,深受感动,特地把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并敕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如今,人们过年挂上寿星图,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万年。
这个传说,虽不足为据,但给春节的来历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由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浓厚的神话色彩中拉开了帷幕。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