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张心勤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一文中说,把端午节的主要内容说成是纪念屈原,是后世的好心人附会而成的。
  五月五日,古俗忌为“恶日”。孟尝君田文五月五日生,其父不让家人养之,说明那时五月五日已为俗忌。孟尝君死时屈原尚活着。
  俗说:挂艾蒲是招屈原之魂,吃粽子是祭屈原之尸,竟龙舟是拯屈原之体。其实不然,艾草、菖蒲都是草药,都与夏季各类疾病瘟疫孽生为灾有关,都因五月五日这个“恶月”、“恶日”而来。
  “端午”二字见于文字记载,当始于晋代,时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之说。“鹜”即鸭子,角黍便是粽子。粽子只不过是民间的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龙舟竞渡是一种节日活动,最初也不限于端午。
  六朝以前,五月五日纪念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的:山西一带纪念介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