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开始滋生繁殖,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而至,故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实际上,真正起到净化空气、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一带,有在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数日,节日到来时便可饮用。

端午节悬挂艾篙是一项很重要的风俗,也是端午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天刚放亮,人们便成群结队早早地到野外采艾篙,带回家,插挂在门上,这种风俗叫“插艾”。较早记载插挂艾篙习俗的是六朝梁人宗凛的《荆楚岁时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攘毒气。”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