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作为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成为诗人作家创作的题材,墨客骚人,吟诗作赋,创作了许多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不文化意蕴。
隋炀帝杨广(560一618)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中写道: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干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这首诗相当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况,同时也暴露出这个封建皇帝的穷奢极欲和愚昧无知。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人,唐代诗人,其《正月十五夜》是描写元宵盛况的绝代佳作。
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秋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像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像,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护城河上的桥平日里黑沉沉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全诗着重描绘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