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便开始准备包粽子的原料:江米、苇叶、马莲等等。节日的前夕屋里已飘起粽子的香味……相传粽子是端午节向屈原祭祀的供品,早在南朝吴均便在《续齐谐记)中记下了这种说法: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阁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为蚊龙所窃。今若所惠,可以抹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垮之。此二物妓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徕叶,皆泪罗之遗风也。”
  这一则完全是文人想象出来的,当故事讲可以。但要追溯粽子的起源,却不足为凭。
  有关粽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在屈原去世的四百年之后。那时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说:“粽:芦叶裹米也。”晋时周处《风土记》一书说: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注云:端,始也,谓五月五日,一名角黍,以幕叶裹黍米,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之象。”
  其后唐范汪的《祠制》载:“仲夏荐角黍。”这说明夏至这天人们还用粽子来祭祖。
  从这几条资料中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用黍米包成的食品是在夏至日祭祀祖先的,或在端午这天食用的,与祭屈原无关。这种角黍便是今天所说的粽子。
  黍自古便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这种作物的得名因其成熟在暑天,清万国鼎所着的《祀胜之书辑释》说:
  “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橙土可种泰一亩三升”。
  远在西周,便有国君以黍祭天的记载。(礼记·月令》说:
  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诗经·小雅·大田》一诗是描写周天子祭祀的作品,诗中说:
  “以其辞黑,与其泰极,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周天子说,我们宰好黄牛和黑猪,再献上黍和极,献给天地神灵,祈求周朝的洪福。

点击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