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风俗各异,所以中秋节的过法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福建浦上杭县的女子在拜月时要请月姑:在月光下,摆好香案,上面放着月饼、芋头、水果、花生、茶酒等物。然后拿出一个纱笠,外面披上衣服,中间横穿一根木棍,代表月姑的双手。请月姑时,两个女孩子抬着纱笠站在香案前,唱起“月姑歌”:“月亮姑,月亮娘,请你下来逛一场。请一姑,请二娘,请三姑话就长,请四姑花就开,请五姑上夫台,请六姑姑就到,请七姑姑就来。一来就来。勿使在河边企呆呆,勿使在深山诈酒醉,勿使在路边诈顽睡,就地备有青茶共绿酒,亦有月饼共芋头,亦有竹篙你晒布,亦有簸箕你筛米,亦有长麻你来撕,亦有短麻你来搓,长麻长衫袖,短麻短衫衣。”据说,月姑请下来时。
纱笠会自动摇摆,抬者会感到有重量。此时,人们就向月姑询问爱情、婚姻、儿女等,月姑用点头的方式回答,直到深夜为止。最后,还要唱起“送月姑歌”:“一更深,二更深,脚底无鞋凉到心,十月清江没点水,鹅爬鸭叫送你上天云。”请月姑时,不准男人在场观看。
在一些地方盛行中秋夜烧塔的活动。用碎瓦片砌成的高一米左右的塔,顶端留一个供投放燃料用的塔口。中秋夜时,点燃谷壳、木或竹等燃料,等火旺时泼松香粉,火焰会突的爆开,场面极为壮观。
江苏无锡县中秋夜要烧香斗。香斗四周糊着绘有月宫景色的纱绢,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族旗。
江西吉安县,中秋节傍晚,每个村都要用稻草将瓦罐烧红,然后放些醋,便会有香味溢满夜空;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到八月十七日,一直要悬挂通草灯。
安徽婺源地区,中秋节时,儿童用砖瓦堆起中空宝塔,然后挂上帐慢、匾额等装饰品,并在塔前放一桌子,上面放置各种器具用来敬“塔神”。晚上,在宝塔内点亮灯烛。
四川,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杀鸭子,打耙,吃麻饼、蜜饼等。一些地方还把点亮的橘灯悬挂在门口。有的儿童会沿街舞动插满香的橘子,称为“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要祭土地神,表演杂剧等,俗称“看会”。
一些地方还形成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地区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门刊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奸IF湖的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在山东一些地方流行“中秋唱月”,用来祈求五谷丰登。当中秋明月升起之时,孩子们端着月饼,或在街上,或在村头唱,“唱月饼,赛月饼,来年更盼好年景”,以此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愿望。
广西一些地方,每逢中秋之夜时,有“歌舞闹月”的风俗。在银色的月光下,青年男女在吹响悠扬的芦笙、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的同时,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贵州一些地方,中秋有“对歌赏月”的习俗。传说贵州某地一位老人有三个聪慧美丽的女儿,为应对众多的求亲者,便与他们约定在中秋之夜赏月时对歌订婚。从此,每到中秋时青年男女都要相互对歌,互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