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非遗
跳马伕

跳马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跳马伕俗称“烧马伕香”,是江苏省如东县一带流传的在迎神赛会期间专为祭祀“都天王爷”张巡(也有说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男子集体舞蹈。该舞在丰利、掘港

传统舞蹈 江苏省
竹马(东坝大马灯、邳州跑竹马)

竹马(东坝大马灯、邳州跑竹马)

竹马也叫“跑马灯”、“活马”、“竹马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样式。它大约始于宋代,经历代民间艺人反复实践,形成固定的表演形式,多在春节、元宵节等喜庆节日的民间庙会中演出。竹马制作

传统舞蹈 江苏省
傩舞(浦南古傩)

傩舞(浦南古傩)

浦南古傩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浦南镇流传的“浦南古傩”又称“大神尪”,是一种古老的傩舞形式。浦南镇共有两尊“大神尪”:一尊是七品县官形象,另一尊是书童形象。“

传统舞蹈 福建省
肉连响

肉连响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利川市肉连响是一种少数民族地方舞蹈,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利川市的都亭、汪营、南坪一带。它是根据旧时“泥神道”演变而来的,源自社会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前,乞讨者将稀泥

传统舞蹈 湖北省
彝族打歌

彝族打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打歌也称“踏歌”,是云南省巍山县分布最广、影响最大也最为普及的一种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据清代嘉庆《景东直隶厅志》记载,“打歌”当时已广为

传统舞蹈 云南省
高跷(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跷、苦水高高跷)

高跷(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跷、苦水高高跷)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

传统舞蹈 山西省,辽宁省,甘肃省
彝族左脚舞

彝族左脚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牟定县彝族左脚舞,彝语称为“咕遮”,古名“堕左脚”,是彝族一种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它是在彝族长期的刀耕火种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歌、舞、乐合一,以娱人、交往、健身为

传统舞蹈 云南省
瑶族猴鼓舞

瑶族猴鼓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荔波县瑶族猴鼓舞瑶语称为“玖格朗”,是白裤瑶先民为纪念祖先和与之紧密相关的“先猴”而自发形成的一种仪式舞蹈,仅在贵州省荔波县境内的白裤瑶居住区流传。瑶族猴鼓舞

传统舞蹈 贵州省
永新盾牌舞

永新盾牌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江西省永新县地处赣西南,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盾牌舞是流传在永新的一种民间舞蹈。据永新县志和南塘村吴氏族谱记载,盾牌在明朝就可“供习武防身用”,由此演

传统舞蹈 江西省
翼城花鼓

翼城花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翼城县山西省翼城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南部,自古为西通陕甘、东达豫赵的咽喉要地。翼城花鼓源远流长,翼城杨家祠堂牌匾上写道:“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

传统舞蹈 山西省
跳曹盖

跳曹盖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平武县跳曹盖是流传于平武县白马藏人山寨的民间祭祀舞蹈。“曹盖”是白马藏语音,意为“面具”。曹盖面具是似人似兽的“达纳尸界”(黑熊神)神灵形象。每年的正月初五、

传统舞蹈 四川省
纳西族热美蹉

纳西族热美蹉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纳西族热美蹉是纳西族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的一种原始集体歌舞,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坝子东北的大东乡,包括玉龙雪山以东、金沙江以西的崇山峻岭和沿江小

传统舞蹈 云南省
京西太平鼓(石景山太平鼓、怪村太平鼓)

京西太平鼓(石景山太平鼓、怪村太平鼓)

太平鼓又称“扇鼓”、“单鼓”、“羊皮鼓”,是北京地区独特的一种民间节庆舞蹈。它明代即出现于北京地区,清代以后日渐盛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京西太平鼓早期是一种来自满族妇女的集体歌舞

传统舞蹈 北京市

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彝

传统舞蹈 云南省

傣族孔雀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瑞丽市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

传统舞蹈 云南省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