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搓蹉汉语意为“跳舞”,是普米族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的通甸、河西、啦井、金顶及磴等乡镇普米族聚居的村寨。由于搓蹉
传统舞蹈 云南省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芒康县芒康三弦舞是西藏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曲孜卡乡的达许村,并在当地广为流传。据考证,芒康三弦舞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芒康三弦舞以
传统舞蹈 西藏自治区流行于藏族地区的堆谐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由六弦琴伴奏的圆圈舞,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日喀则以西和阿里地区,后逐渐在西藏各地盛行开来。传统的堆谐表演形式与羌族的洒朗和古格王朝宫堡遗址壁
传统舞蹈 西藏自治区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也称“跳神”。“色莫钦姆羌姆”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僧人表演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羌姆。在藏语中“色莫”是观赏的意思,“钦姆”是大型
传统舞蹈 西藏自治区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岷县巴当舞古称“播鼗武”,源于古羌人的“祭山会”,是流行于甘肃省岷县中寨镇的一种祭山神的传统舞蹈。过去,生活在岷县北路片的中寨、维新等村社的农民每逢正月都要跳
传统舞蹈 甘肃省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潞西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象脚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广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它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可在多种场合表演或自娱。表
传统舞蹈 云南省尼玛乡谐钦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班戈县班戈县尼玛乡流传的传统歌舞“谐钦”,是藏北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和创造的。谐钦中的歌曲源自一千多年前祖辈们到藏北驮盐时的盐歌、到藏南运粮
传统舞蹈 西藏自治区锅庄舞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个民间舞蹈类型。它随着藏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有反映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状况的歌舞,又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的歌舞和在男婚女嫁、新屋落
传统舞蹈 四川省,青海省彝族三弦舞是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在休闲或欢乐时,彝族人往往都会跳起它。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彝族支系对三弦舞各有不同称谓,流传于阿细彝区的三弦舞称“阿细跳月”,流传于撒尼彝区
传统舞蹈 云南省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乐舞是朝鲜族传统舞蹈之一,在朝鲜族民间广泛流传。辽宁省北部的铁岭市是多民族聚居区,朝鲜族人口达到23434人。在铁岭及周边出土的墓葬中发现的5世纪前后
传统舞蹈 辽宁省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拍胸舞是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浮桥、江南一带及泉州、金门等地。拍胸舞形式比较简单,仅一二人便可随时随地随意起舞。拍胸
传统舞蹈 福建省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是一种同时具备祭祀性和自娱性的舞蹈,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老虎笙舞姿以奔放雄浑著称,展现了山地民族的刚强性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
传统舞蹈 云南省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
传统舞蹈 广东省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永康市民间舞蹈十八蝴蝶又名“彩蝶迎春”,流传于浙江省永康市境内。它源于宋代方岩胡公庙会的娱神活动。1946年秋,村民王春山等人从蚌壳舞演员背挂蚌壳道具的张
传统舞蹈 浙江省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华安县拉手舞是高山族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台湾岛的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兰屿岛和西部平原,以及大陆的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
传统舞蹈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