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巴罗提节(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巴罗提节是塔吉克民族节日,又叫灯节,是塔吉克族传统节日,其隆重仅次于塔吉克春节(含春节、引水节和播种节)。流行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色勒库尔人中。伊斯兰教历八月举巴罗提节行。

巴罗提节名片

  • 中文名巴罗提节
  • 时    间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举行
  • 民    族塔吉克民族
  • 别    名灯节

简介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民族的节日,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举行,共过两天。节日从第一天的晚上拉开帷幕。 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 巴罗提节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炕中央摆放着一个沙盘,供插酥油灯之用。 巴罗提节是塔吉克语音意合译。意为“点灯节” 。流行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伊斯兰教历八月举行,历时两天。节前每家用干草作灯蕊。制成蜡烛。节日晚上全家团聚,在房中堆积沙土。家人按辈份依次将蜡烛插入沙土中,尔后在蜡烛前祈祷。节后每家门口点、点燃一灯,象征光明和幸福。次日晚,去家庭草地扫墓。由家长为亡故亲属各插三支蜡烛,然后共进晚餐,节日结束。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节。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卡乌日”,即一种用“卡乌日”草裹上棉花、涂以酥油的火把。傍晚,全家依次呼名,每人点燃一根“卡乌
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
日”,作完了祈祷,围坐“卡乌日”,吃节日晚饭。入夜之后,每家都用长杆扎上一个大“卡乌日”,插在房顶上,用意是招来吉祥。在“卡乌日”的照耀下,村村烛火通明,男女老少欢歌嬉戏,彻夜不停。历时两天。节前每家用干草作灯蕊。制成蜡烛。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