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永春佛手产于福建省永春县。全县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相对湿度77%。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植茶。

永春佛手茶乃佛手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佛手品种茶树又名香橼种,目前在产区多称佛手,而成品出口则称“永春香橼”。佛手品种茶树叶形与芸香科的香橼柑的叶片相似,而与芸香科的佛手柑的叶片有较大的差异,命名为香橼比佛手更加贴切。

永春佛手品种的来源,传说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5年),在达埔狮峰山最早栽植佛手茶树,但缺乏可靠依据。有史可稽的,为1919年永春华兴种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安溪西坪老茶农林子生赠送的佛手茶苗15株,植于虎巷山的后垅仔垵(在今永春华侨茶果场北崆管理区)。经压条繁殖,数年后扩种到8亩,至30年代初,有少量佛手茶经永春兴华公司南洋办事处转销到马来亚麻坡。至于佛手品种原产地,一说是安溪金榜骑虎岩,一说是南安洪濑雪峰山,尚无定论。据1937年福安茶业改良场技师庄灿彰撰的《安溪茶业调查》载,“……相传二十年前,安溪第四区骑马岩(即骑虎岩)上一和尚,取柑桔类之香圆(香橼的俗称)作砧木,接茶穗于其上而得此种”,这当系因佛手茶树叶形与香橼柑树叶片相似而作的臆测。不同科植物嫁接成活之说难以令人置信。

佛手茶树为无性系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一芽三叶嫩梢平均重1.5克,为一般适制乌龙茶品种的1.3~2倍,单产高,永春北崆华侨茶果场有一亩九分足龄佛手茶园持续7年亩产均超过300公斤。佛手茶树属灌木型,中芽种,分枝稀疏,枝条细软如蔓,披张到地,叶大,呈椭圆形,大的如掌,多水平着生,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主脉弯曲,叶缘锯齿稀疏,缺刻较不明显,叶色黄绿油光,叶缘略向背,开花少,不结实。佛手品种又可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永春当前栽培的以红芽佛手为主。红芽佛手树姿较披张,春芽紫红色;绿芽佛手树姿稍直立,春芽淡绿色,制茶品质以红芽佛手为优。

永春佛手的栽培与制作,应注意该品种的特性,以发挥其品种优势。通过修剪抑制中心和顶端优势,以增加分枝层次并提高分枝部位。这样,原来匍伏地面的分枝自行淘汰,使养分集中于骨干枝和上中部分枝,有利扩大采摘面,增加芽梢密度。

永春佛手茶全年分四季采制。春茶在4月中旬~5月中旬;夏茶在6月上旬~6月下旬;暑茶在7月上旬~8月中下旬;秋茶在9月以后。各季产量占全年产量比重,春茶为40%,夏、暑、秋茶各占20%。制茶原料采摘标准是在新梢展开四至五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下二、三叶。一般是午后采摘,傍晚付制。佛手茶的制造与一般乌龙茶相同,不过针对佛手叶面角质层薄,气孔大而分布稀,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强的特点,在正常温湿条件下晒青宜轻不宜重,摇青时间和摊置厚度不宜过长过厚。发酵适度、香气达到高峰时,即行高温杀青。杀青叶经过揉捻、初烘、初包揉后,针对佛手叶张大的特点,复烘复包揉三次或三次以上,较一般乌龙茶次数为多,使茶条卷结成蠔干(虾干)状。一般优质佛手常在连续晴朗天3~4天后,微有北风,青间温度24℃左右,相对湿度75%左右的条件下制成。

永春佛手茶条紧结、肥壮、卷曲呈蠔干状,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永春佛手品种一芽二叶春梢茶多酚及水浸出物含量,在适制乌龙茶的茶树良种佛手、铁观音、毛蟹、梅占、乌龙、本山中为最高。

永春佛手长期以来,在闽、粤、港、澳等地及东南亚侨胞中负有盛名。产区群众常用以制作盐茶(加上几粒食盐冲泡)、蜜茶和柚米茶治疗痢疾、中暑、高血压等病症,并作为清凉解毒饮料。柚米茶的制作为,取成熟柚子,在果蒂下3厘米处切开,掏去果肉,剥出泡囊,加佛手茶拌匀装入柚腹,摇实加盖,切口用线缝合,烘干或晒干收藏备用。侨乡常以柚米茶作为上等礼品赠送海外亲人。1985年永春华侨茶果场的一级永春佛手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