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打破了国家之间的交流壁垒,促进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也促使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产生新的火花。中国民族文化元素也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追捧,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1]。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国元素被许多国际知名设计师引入到设计中,呈现出了百花争鸣的繁荣盛景,服装设计呈现出一种民族化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的民族众多,其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将本土的民族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不仅仅是顺应服装设计发展的潮流,更是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福州本土的女性服饰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三条簪”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消散,因此将福州本土女性的特色服饰文化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服装这一重要的载体来展现其独有的魅力的同时,也有助于福州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可谓是一举多得[2]。基于此就着重对福州本土女性的特色服饰等民族文化引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价值以及应用思路来进行探讨,促进我国的服装设计更上一层楼。
一、福州本土女性特色服饰发展与特点
(一)福州本土女性特色服饰发展
福州本土的服饰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与发展的。从青铜器时代左衽简单的款式发展至服饰款式多样化的今天。总体上说来,福州本土女性服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40年以前,第二个阶段是1840年至辛亥革命之前,第三个阶段则是辛亥革命之后,福州本土女性服饰发展的历程来看辛亥革命是重要的分界点[3]。
在汉代随着大批的中原人迁徙至福州,福州的女性服饰逐渐趋于汉化。发展至隋唐以后,福州的女性服饰的制式基本固定,从唐朝发展至清朝末年福州女性的服饰基本上是上衫下裙的制式形式,服装都还保留着隋唐遗风[4]。在1840年至辛亥革命期间,因通商口岸的设立加速了西方服饰审美观念在福州传播,传统的服装制式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向简洁转变,腰身逐渐变窄来体现人体的曲线,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以清朝的传统服饰为主[5]。随后辛亥革命引发了变革风潮,尤其是学生运动的开展,上衣从传统的长袄变为短袄,上衣的袖子也逐渐变短,露出了女子纤细的皓腕,甚至长裙也逐渐缩短打破了传统的“敝膝”格局。可以说福州本土女性的服饰融入了西方的服饰优点,并与本土的传统服饰相结合,呈现出了本土化的特征。
(二)福州本土女性特色服饰特点
对于福州女性服饰的发展来说,福州的农妇以及疍民因生产劳作的关系,使得服饰更具有特色性,不同于福州市的妇女着装。福州的农妇,尤其是福州远郊的农妇的“三条簪”是其靓丽的风景线,著名作家冰心就曾对福州农妇的“三条簪”服饰夸赞过[6]。福州农妇的传统服饰,如下图1所示,其服装颜色主要是以黑色、白两色为主,服装制式是上袄下裤,上衣一般是对襟形式,服装的装饰仅仅是在袖口上,此外裤子仅过膝长,并没有过多的装饰,装饰性主要体现在头饰上。
“三条簪”其材质多为银制,或用白铜,其形状如刀剑,剑身镂刻花纹,刀尖朝外[7]。福州疍民因傍海而生,其服饰颜色以蓝色为主,因方便下海捕鱼,衣袖和裤长都为七分,衣服为右衽。两者的服装材质均是以棉麻为主,具有很强的透气性与吸汗性。从福州本土的女性服饰来看,服饰风格简洁、干练,在此其中又透露出女性对美的追求。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审美对我国服饰文化的影响,福州本土的女性特色服装正在逐渐消亡,因此需要将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融入到现代服装中,使其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