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汉字在服装上的表现形式及服饰面料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服饰面料的变化 
  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用树叶、皮毛蔽体。到了周朝,纺织业兴起,于是出现了刺绣品和花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和统治阶级大量使用丝质衣物、毛、羽等纺织物。汉代的印染技术,丝线、棉麻纺织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到了隋唐时期,服装的纹样装饰和文字装饰更加丰富,比如动物纹、几何纹、狩猎纹、福禄寿纹、万字纹等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明代劳动者的衣服以棉麻为主,清代的服装制造技术达到了鼎盛,譬如皇帝的龙袍上有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等文字和图案惟妙惟肖的结合在一起。 
  (二)汉字的织造、刺绣、印染 
  古代织物中的文字并不少见,这些文字是通过织造、印染、刺绣等方式来装饰的,有的侧重于修饰作用,而有的侧重于文字本身的含义。 
  1.织物文字:中国传统服装的织物文字主要是通过文字锦的显花技术、提花技术来实现的,显花分为纬线显花和经线显花。织造类文字大量出现在汉代后期的织锦中,这个时候的织锦教为强调文字的意义,如“宜子孙”“长寿无极”,汉晋之后的文字锦更加注重装饰作用以及内涵,有时候是用织物图案来表达文字的美好寓意。 
  2.刺绣文字 
  刺绣工艺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之一,又名“女红”,技艺娴熟的绣匠们以针代笔,进行刺绣创作,用彩色的线将文字刺绣在服装上,展示出一副生动的画面。刺绣文字针法上,清代刺绣大师丁佩指出,草书点画最简、隶书均整秀致、篆书择圆滑宛转。根据汉字的表达方式,可以使用斜缠针法、套针、以及齐针等方式丰富服装上的汉字表达形式。譬如清嘉庆石青缎绣五彩五福捧寿纹夹褂,可以看出红色和金色形成强烈对比,衣服缎地为石青色。在衣领和袖口、裙摆处,纹理“卍”文和云纹相互融合。 
  3.印染 
  印染是依靠木制花版夹住织物,用铁架把花版套住,把燃料通过浇筑侵染的方式来填色。夹缬工艺是印染纹样和文字印染的表达基础,在唐代达到鼎盛。在夹缬衣物中,由于对称性的限制,除了对称文字“囍”之外很难表达。除了夹缬以外,蜡缬、灰缬也是传统印染工艺。灰缬自宋代创始以来,由于性价比高。过程较为简便,使之快速传播,也能承载更多纹样。 
  二、服装中常用汉字及其变化 
  汉字在服装中的变化经过象形阶段,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发展到隶书、楷书,才逐渐由模拟事物的形象到抽象符号化,在象形的发展当中,产生了很多美好的装饰文字,文字与纹理相结合,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表达在服装当中。中国传统服装的汉字常用“福”“禄”“寿”“囍”等,汉字在服饰上的装饰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汉字变为纹理,并且取其寓意与吉祥图案,如佛手、葡萄、桃子等搭配,另一种是将美好寓意的诗词直接绣于衣料之中。 
  1.将汉字变为纹理的形式,譬如“寿”字纹,寿纹是我国常用的传统纹饰之一,常用于衣帛、锦缎、陶瓷的纹理装饰上。寓意“福寿安康、寿与天齐”。如图是慈禧团寿服,慈禧太后对寿纹非常喜爱。再譬如“福”字纹。以寿桃寓意福寿安康。佛手的佛與“福”谐音,整个纹理被成为福寿三多。 
  2.汉字的直接使用,从汉代的锦到明清时代的一些手帕、纺织品中也常常标识出作者姓名等文字,如“清水”“声远斋记”等。“囍”字寓意早生贵子,子孙万代,古代父母常将印有“囍”字的织物送给新婚子女。 
  三、结语 
  本文从汉字在中国传统服装纹样中的演变入手,叙述了汉字纹理的表现形式,文字在服装中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刺绣、纺织、印染等。通过论述汉字与服装纹样之间的关系演变及服装中常用的文字纹样,表达出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张晓霞2012《汉字与传统服饰及其装饰纹样关系的研究》,苏州:苏州大学。 
  刘安定2015《中国古代织物中的文字及其图案研究》,上海:东华大学。 
  贝 虹2010《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丝绸》第4期。 
  吴元新2011《传统夹缬的工艺特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第4期。 
  袁杰英1993《中国历代服饰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梁东汉1991《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