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间工艺 >竹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童庆中:坚守竹编工艺40年



童庆中正在编织水竹凉席

他视力不好,但干起活来干练、利落。划竹、刮篾、编织等手工艺活动作娴熟而沉稳。1月2日,记者在重庆市三合水竹凉席专业合作社车间里,见到了54岁的乡村篾匠童庆中,他正在编织水竹凉席,娴熟的手工技术迎来了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从学习编织竹编工艺开始,40余年的坚守,让他在竹编工艺行业书写出别样精彩。

热衷竹编,熟练掌握篾匠技术

54岁的童庆中是中和镇中峰村1组人,从小便对家乡流行的水竹凉席十分热爱。在童庆中的记忆中,那时的中和镇,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编织水竹凉席,从事竹编工艺活,大人小孩都利用空闲时间抓紧编织竹凉席,童庆中深受影响。

“竹编工艺是手工活,它充满着神奇。”看到小小篾条经过大人们的双手就编织成了凉席,童庆中暗自决定要学习竹编工艺。那个时候,由于要上学,他只能背着老师和家人悄悄学习。14岁初中毕业后,在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童庆中决定向村里的一些老篾匠师傅学习。

童庆中十分刻苦,从划竹子到编织,共有十多道工序,他都认真学习,从来不马虎。在学习期间,他的双手不知被竹子划伤了多少伤口,双手长满了茧子。尽管如此,童庆中没有放弃,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熟练掌握了竹编工艺所有技术活,成为村里有名的篾匠。

爱上编织,坚守竹编工艺40年

学到竹编工艺技术后,童庆中第一件事就是在师傅的帮助下,开始编织各种规格的水竹凉席。

童庆中告诉记者,编织凉席难度最大,首先上山选竹,穿梭于竹林之中,挑选出粗细均匀、无虫无疤的水竹或白竹。十三道制作工序看似简单,但全部要求纯手工编织。

“编织水竹凉席,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干的就是精细活。”童庆中告诉记者,一床席子成品全靠手工编织,从砍竹到编织成功一般需要12天左右,这就很考验篾匠的耐心。

童庆中一边编织水竹凉席,一边继续学习,如果在编织过程中有图案,不懂就向老师傅请教。就这样,在不断的学习和编织中,童庆中的竹编技术越来越纯熟。

后来,童庆中又开始学习编织竹篓、箩筐、蒸笼、筛子等竹编工艺品。

“做工精细,纯手工制作,图案精美,极具地方特色……”当地居民称赞童庆中编织的凉席、箩筐、背篓质量好。

据了解,童庆中现在能编织各种竹篮子、各种菜篮子,在水竹凉席上善于编织狮子、老鼠、小狗等图案。

而更难可贵的是,童庆中虽然视力较差,但并不影响他干活,他通过熟练的记忆把竹编工艺技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从11岁开始到现在,作为一名民间传统纯手工工艺的传承者,童庆中坚守竹编工艺已有40多年了。

难舍情怀,不让民间工艺失传

童庆中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旅游业的扩张,水竹凉席等竹编工艺品作为纪念品,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但如今从事这种纯手工编织的民间艺人已经很少了。

童庆中介绍,竹编这种纯手工工艺品要编织成功,主要是耗时费力,而且技术性很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工资不高。因而他们宁愿选择外地打拼也不愿从事竹编工艺行业。

童庆中告诉记者,现在水竹凉席的竹编工艺又有起色了,当地一位有识之士组织成立了竹编工艺专业合作社,把当地一些经验丰富的民间篾匠全部集中起来,进行开发和研究,并进行技术创新、传承。同时,水竹凉席也被评为县、市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随着国家和区委、区政府保护力度的加大,竹编这种民间工艺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没有放弃,就是源于对水竹凉席这种非物质文化的难舍情怀。”童庆中告诉记者,自己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竹编工艺,让这种民间工艺得以传承,绝不能让这种民间工艺消失和失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