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很强悍的中国古代工艺都将要失传了,例如越王勾践剑上的铬金属镀层,还有正宗的唐刀制造工艺,还有古代战车的制作方法,冰裂纹瓷器的古代烧制方法一类的很厉害的已经失传的工艺。
其实技艺的传承是一条艰难的苦旅,所谓技艺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习得,一门技艺的学习是几年、几十年的磨砺,现在的年轻人少有愿意等待十几年后的蜕变,而是更愿意掌握能够很快产生价值的技术,技术与技艺一字之差,确是谬以千里,还是希望这些传统技艺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痴迷,并且愿意为之献出全部生命,这样技艺的传承才能一代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即将要失传的手艺吧
1. 锔碗jū:这个只在我父母口里听说过,以前奶奶家有补过的碗,还特地去找了找,早就不见了。本来补的碗就不是什么稀奇货,现在的塑料碗摔都摔不碎,对于手抖的老人来说明显后者更适合。这个找的图补得是在不好看,补得好的碗连摔过的缝隙都看不见,而且有些手艺人下钯锔的位置非常巧妙,本来一个摔碎的白碗,硬生生能补成一幅画。现在大家要么用塑料碗,摔不烂,要么用瓷碗,买得起。已经没什么人再出来补碗了,这门兼具巧劲和力度的手艺慢慢失传真的很可惜。
2.弹棉花: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的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但是40岁以上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让孩子们惊讶不已。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3.篦梳
通常以麻竹等为原料,经破竹、破篦、刮青、制梳、烘焙篦等21道工序制作而成梳齿很密的梳,篦发去垢。关键还能去虱子,因为梳齿很密就能把头发里的虱子筛出来了,古代除虱神器啊╮( ̄▽ ̄")╭现在这样的梳子外面已很难再买到了
4.红席,又称秫秸席,用高粱篾子编织而成。每当金秋高粱收获后, 农民就将其秸杆劈成两半(俗称打半子) ,晒干存好。冬闲季节,再把 “半子”用水浸泡透,先破成3~4毫米宽的坯子,然后刮芯成篾,进行编织。然而如今由于制作耗时费力,价值较低,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制作红席了。
5.徽墨:千年徽墨后继乏人:徽墨制作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然而制墨又脏又累,如今仍在墨厂的工人年龄普遍偏大,尽管熟练工每个月可以挣到五六千元,但依然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加入。徽墨销路不是问题,效益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才。2006年,徽墨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但人才困境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如今厂里的老工人都做了多年的徽墨,没有其他手艺,一辈子就只能做墨。这一代人之后,可能就没人会这门手艺了。54岁的朱刚师傅将制好的墨搬出去晾干,他的父亲曾经也是一名徽墨工人,但他的孩子已经不再从事这个行当。
最后,我相信,传统手工技艺的产品已经不可能像几十年之前一样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了,但是因为人们差异化的需求,大多数影响范围广、技艺精湛的项目还是会继续生存下去,当然,一些实在无法适应现在生产生活方式的项目恐怕只会留在我们的视频里了。希望所有的手艺人都被善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