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按照《清明上河图》一比一建造的,还在那边看了一场实景演出,实在是很喜欢这场演出的名字,叫《大宋·东京梦华》,今天刚好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宋代服饰,出于私心,引用了这场演出的名字,就让我们吟诵着《青玉案》一起回到宋朝去看一看吧。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朝的丝织产品、质量与花色品种都有很大提高,但是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被官方压制,服饰不再艳丽奢华,开始流行表面简朴,自然、清新、雅致成为宋代服饰的主要特点。所以现在我们想起宋代,最常用到的一个词就是"简约"。

但是其实我们都错了~看看我用的词,"表面简朴",其实宋代的服饰还是比较"奢靡"的,意想不到吧!

由于南北技术的交流,宋代丝绸的产量和花色品种,较前代都有明显的增加,并且丝织品的花形、图案、质量及风格都有很大的创新。

再加上宋朝经济繁荣,奢靡之风从王公贵族弥漫到中下层士庶,加上织造业发达,使得宋代服饰有着与唐代绚丽多彩不一样的奢靡风华。

"罗"作为高级丝织品,是宋人最常用的面料。张俞的诗就是最好的体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织罗技术在宋代可以说达到了巅峰状态。宋代罗的名目繁多,技术进步,成为当时的著名织物,被称为"宋罗",且多为贡品。"宋罗"的名贵品种很多,有成都的大花罗,蜀州的春罗、单丝罗,婺州的暗花罗、含春罗、江边贡罗、东阳花罗、越州越罗,还有润州和常州的孔雀罗、瓜子罗、菊花罗、宝相花罗、春满园罗等,而织罗署出产的云纹罗更是风靡一时,精美绝伦。江南一些庵堂的尼姑也加入了织罗的行列,她们生产的产品就是驰名的"尼罗"。

宋代周瑀墓中出土的50多件衣物中,大多数为提花罗制品。宋代黄升墓中也出土了200余件不同品种的罗织物。

出土衣物上的花纹亦较丰富,除一部分印花、印金之外,多数为暗花织物,极为精美。

因宋代朝廷禁止多色印染,工人便另辟蹊径,使在衣物加金的技术得到极大发展,有销金、贴金、间金、戭金等等十数种加金工艺装著衣服。所做的黄罗银泥裙、织金短衫、销金大袖,黄罗销金裙不一而足,还有金鞋、金袜等等……。不仅普通百姓穿着加金的服饰,贵族妇女还会裰上珍珠、销金为饰,甚是土豪。

另外,宋代女服禁奢令有一半是关于禁金的,可见当时服饰饰金之风靡。如图出土的多件南宋上衣,看似简单,实则下摆缘、袖口缘等均有彩绘花边及金粉印花,什么低调的奢华,都是咱老祖宗玩腻的东西啦~~

南宋 泥金印花罗上衣

南宋 金粉印花的女夹衫

真正值得赞美的是缂丝,缂丝的魅力在于能够逼真地织出绘画作品。缂丝是一种珍贵的丝绸产品,在花纹部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制,织法和"织成"相似,所不同的是"织成"的花纹部有通纬,缂丝没有通纬,因而在花纹和地纹的连接处出现明显的断痕,像刀刻一般,"缂丝"因此得名。古代又称"刻丝"、"克丝"、"丝"、"刻色作",日本人称"缀锦"。

不同于唐朝的宝相花、对鸟、对兽等纹样。宋代绣纹受当时画作的影响,多为写实的折枝花、缠枝花以及大量的花鸟题材。

而宋墓出土的衫襦几乎每件的衣缘袖缘都带有精美刺绣或印花的装饰。可见宋朝与"质朴"挂钩是非常不恰当地!

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服装样式有袄、襦、衫、褙子、半臂、裙子、裤等。宋代妇女的长裤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大多用罗纱制作,颜色纯正鲜艳,有红、蓝、黄、绿、青、白等色,上面还要加以刺绣与彩画,贵族妇女的裙子还会缀上一些珍珠。

宋朝的后妃命妇穿的衣服,分为袆衣、朱衣、礼衣、鞠衣以及常服几种,衣服的形制仍以衫、襦、袄、褙子、裙、袍、褂、深衣为主。

不过,和前代不同的是,不论长衣、短衣,还是单衣、夹衣,抑或棉衣,式样都有不同变化,颇具有宋代风格:绝大部分款式都是直领对襟式样的,没有带子,没有扣子,颈部外缘重叠缝制着护领,并且都采用衣袖相连的裁剪方式;有的款式限于面料的幅度,还在衣片的背部采用接缝和贴边装饰;单夹衣有前身短后身长的式样,也有无袖的大背心式样;衣服都在领、袖、大襟的边缘部分、腰部和下摆部位分别镶边或绣有装饰图案,采用印金、刺绣和彩绘工艺,用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的图案来装饰。

宋代女子不论贫富,多爱戴冠。

除了装饰有金、玉、珠、宝、花卉的普通冠,还有材质珍贵稀缺,以金银、玳瑁、白角等制作的各种冠。

夏季有晶莹剔透的水晶冠("避暑佳人不著妆,水晶冠子薄罗裳")。还有胎鹿皮做的冠。( "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宋史 五行志》)。

宋朝女子追求服饰新颖奢华,然终宋一代三百年间,即使女服禁奢令从未间断,成效还是并不大。

·"民间习俗日渐奢靡,糜金以饰服器者不可胜数,重禁莫能止焉":

·仁宗朝,景祐三年(1036 年)大臣称言:"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珠琲金翠照耀衢路,约一袭衣千万钱不能充给。"

·庆历八年,有人指责御史中承张方平,"……女仆随身衣装,自直百升,皆仪所办。虽契约有三千之数,而仪实未尝领。"

·"又有善女人,皆府室宅舍内司之府第娘子夫人等,建庚申会,诵《圆觉经》,俱带珠翠珍宝首饰赴会,人呼曰'斗宝会'"(《梦梁录入》)

·端拱二年(989 年),"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其销金、泥金、真珠装缀衣服,除命妇许服外,余人并禁"。

·真宗咸平四年(1001 年),"禁民间造银鞍瓦、金线、盘蹙金线"

·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诏:"内庭自中宫以下,并不得销金、贴金、间金、戭金、圈金、解金、剔金、陷金、明金、泥金、楞金、背影金、盘金、织金、金线捻丝,装著衣服,并不得以金为饰。其外庭臣庶家,悉皆禁断。……"

·度宗咸淳八年(1272 年)春正月庚申,诏:"朕惟崇俭必自宫禁始,自今宫禁敢以珠翠销金为首饰服用,必罚无贷。臣庶之家,咸宜体悉。工匠犯者,亦如景祐制,必从重典。"

——————此处省略N条禁令——————

但在这种多次禁奢的条令下,依旧难改宋人对奢华服饰的追求,爱奢之风由此可见!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