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
民国初年男子服饰主要是马褂和长衫。
马褂原本是满人骑马的时候穿的衣服,后来不断演变,到了民国时期,成了礼服的一种。
很多古装剧中御赐的黄马褂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马褂,只不过颜色是,皇上特许的黄色。
说完马褂,咱们再来说说长衫。
长衫又称长褂、中式长衫,是清朝汉人根据满族旗装改制而来。与满人旗装、便服不同的是,长衫无马蹄袖,立领,左右开裾。
民国时期的马褂和长衫,在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方面都有基本的样式。
马褂一般是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来制作,要求是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
长衫一般是蓝色,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
但是!如果只是便服,那么马褂和长衫的颜色就没有太大限制了。
民国文人很多都喜欢穿长衫,特别是在新派知识群体中,穿长衫、戴眼镜成了当时这一群体的普遍服饰特征。
不过,说起民国服装,不得不提的,还有一样,就是中山装。
中山装的来历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因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中山装逐渐流行起来,而中山装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中山装的样式也有一定的规格:
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
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
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留学的中国人多穿西装。那时穿西装,是一种文化地位的象征。
而中山装是在西装基础上揉合了中国的传统意识,穿着稳重大方。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
传统服饰→旗袍
提及民国女子服饰,当然要说一说旗袍。
旗袍的来源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由清朝的旗装发展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旗袍起源于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
多种说法各执一词,至今没有定论。
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子国服,有众多学者和当时的媒介认为,旗袍风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国初女子为寻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效仿男子穿长袍。
20世纪3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
而主宰旗袍变化的,则是上海的服装界。
当时曾流行一首歌谣:"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难学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早已翻花样。"
这个时期旗袍式样的变化主要是在领、袖和衣长等方面。
从高领到低领,直至最后去掉领子,袖子以及整体长度也是有很多变化。
可以说,因为当时人们的热衷,旗袍发展很快。
除了喜欢穿旗袍,民国女子还喜欢佩戴项链、耳环、耳坠、戒指、手锢、手表、胸针等各种饰物,外出时,一般还拎着小巧玲珑的提兜和制作精美的绢伞。
学生装
现在正是毕业季,部分同学穿着民国学生装拍毕业照,无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么,咱们也来简单说下民国的学生装。
按照当时的规定,女生校服有两种:
一种是蓝色长袍,齐领(也就是立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的中点;
另一种是袄和裙,袄要求是浅蓝色,长度刚刚过腰,袖长刚过肘,敞口呈喇叭状,裙要求是黑色,长及脚踝。
民国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就是第二种。
而男同学的校服则是立领上衣、笔挺西裤,全身上下都是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