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服饰 >古代服饰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明朝服饰的讲究,汉人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历史近三百年。这个在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意志下建立的王朝,致力于弘扬中华文明的愿望,比任何朝代都要强烈。

1368年朱元璋夺得天下,登基称帝,建立了明王朝。于是开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首先下诏书规定明太祖朱元璋首先下诏书规定:“士民皆发于顶,官则乌纱帽、圆领袍、束带、黒靴,士庶则服四带巾、杂色盘领衣,不得用黄玄,乐工冠青卐字顶巾,系红绿帛带……不得服两截胡衣,其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

这里不仅规定了官民的一般穿着,还全面禁胡,对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加以全面否定。当然了,所谓的全面否定其实也是相对而言,某些服饰已经深入日常,早已分不清是胡服还是汉服,加上穿着的习惯,因此还是被保留下来。比如“曳撒”和“比甲”而所谓的恢复唐制,也不是指唐朝的制度,而是秦、汉、唐、宋各代制度。

由于明史的修订十分完善和详细,对于舆服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从资料来看,明朝几次重大舆服制度分别发生在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和明世宗朱厚熜三位皇帝当政时期。

朱元璋十分重视舆服制度的制订,从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规划,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制。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进行了一次补充修改,可见其严谨细致的程度。洪武元年,翰林学士陶安奏请天子祭祀采用五冕,朱元璋则认为“此礼太繁,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于是,洪武三年规定:皇帝正旦、冬至、圣节、祭社稷和先农、册拜等大典要穿衮冕。这里仅定衮冕,舍去大裘冕。可能是开国之初,朱元璋考虑提倡节俭吧。

明代以前,祭祀时君臣都穿冕服,一般以衣裳上的章纹数和冕旒数的多少来区别身份,而明朝只有皇帝、皇太子、亲王、世子和郡王穿着,公侯以下禁止穿着。洪武十六年定制皇帝冕服十二章十二旒,玄衣黄裳。二十六年改为玄衣纁裳。章纹在衣裳上分绣六章。皇太子衮冕九章九旒,玄衣纁裳;亲王世子七章七旒,青衣纁裳。这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标志。对皇权的维护还体现在对各级人员,尤其是平民的的服饰禁令上。首先在颜色方面,不论男女都不许用黄色,黄色为皇帝专用色。

女子服饰不许用大红、鸦青。其次在质料上,平民百姓不许用锦绣、绫罗、锦绮、丝等高级物,只许用绸、绢、素纱。还有对衣服大小的限制,规定平民衣服的长度,离地五寸;袖长要过手六寸,袖管宽一尺,袖口宽五寸。年高有德者袖子长度可比一般平民长,超过手的部分折叠回来的部分要离肘部三寸。

还有对衣服大小的限制,规定平民衣服的长度,离地五寸;袖长要过手六寸,袖管宽一尺,袖口宽五寸。年高有德者袖子长度可比一般平民长,超过手的部分折叠回来的部分要离肘部三寸。

明朝推崇程朱理学,实行三纲五常,其中一纲为“夫为妻纲”。显现在服制上,就是衣随夫着,处于从属地位。从皇帝和皇后的服饰看,皇帝有冕服、通天冠服、皮弁服、武弁服、燕弁服、常服。皇后则只有礼服和常服两种。从命妇的服饰看,“自一品至五品,衣色随夫用紫。六品、七品,衣色随夫用绯。”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