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华”字的来源与本意,关乎华夏文明的起源与文化本质,是必须要正本清源,做出唯一的、明确的肯定结论,才能让人民信服,让世界信服。因此,研究解释清楚“华”的产生来源很有必要。
纵观历代对中华与华夏中“华”字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美不胜收,总结起来大概有如下数种观点:
1、 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有考古学家认为“华”即花,原为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
2、 “华”字来源于西岳的华山;
3、 华夏起源于华胥族,伏羲的母亲即为华胥氏。
4、 “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
5、 华是由中国古称华夏省简而来,“华”是华夏的简称。
6、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珿中原之人。《辞海》华夏条为:“中国古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