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节日 >龙抬头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二月二,炒苞谷花儿,撒完灰圈调牛娃儿……”这是流传于陇南山区的民间童谣。

  每到农历二月二,山村的家庭主妇都会早早起床,将筛好的草木灰盛到铁锅里,点燃柴火爆包谷花儿。当铁锅里的草木灰达到一定温度后,便将精选的包谷倒进铁锅里,然后用木棍在锅里不停地翻搅。随着一阵阵噼里啪啦的清脆响声,包谷花儿就爆好了。这时将草木灰与包谷花儿一起倒入竹筛中筛去草木灰,竹筛上便留下一筛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满屋飘香的包谷花儿,抓几颗往嘴里一放,嚼起来清脆香甜,十分可口。用这种传统工艺加工的包谷花儿要比现代的爆花机爆的好吃得多,山村的大人小孩都很喜欢。

  爆完包谷花儿,主妇们就开始扬灰圈。将筛去的草木灰铲到木斗里,左手提着草木灰,右手抓灰在房屋和圈舍四周撒一圈,然后站在自家场院中,以双脚为圆心,撒几个灰圈,让家里所有的人都来跳灰圈,用来驱邪避虫,预示着一年内毒虫病害将远离自己和家人。这其实也是民间的一种消毒方式,尤其在二月二就显得更有意义。

  吃过包谷花儿,跳完灰圈,调牛活动便立即开始。按照山村的习俗,公牛到了三岁,雌牛到了四岁就得将其调顺,提前进入预耕期。调牛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首先的要选一块相对平缓的耕地,把犁者必须是有多年耕作经验的老农,能判断出牛的个性和特点,以便确定调牛的方案。对于雌牛和比较温和的公牛来说,调起来比较容易,在牛角上系一根绳索,由年轻人牵着按照预定的路线徐徐前行,调牛者则在后面右手把犁,左手执牛鞭不停地晃动,到回犁的地方,调牛者便将犁从泥土里拔出,拼力用犁套架推牛的后半身,牵绳索的也会趁势拉转牛头,以提示牛娃儿转弯,随着一声“回来,我的麻(随颜色而称)牛娃儿……”的优美歌声继续前行。经过十几回合的磨砺,牛娃儿便渐渐调顺。

  然而,所有的调牛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大多数公牛很调皮,有的根本就套不上犁铧套架,有的即使套上了,也不按犁渠走,而是满地狂奔,扬蹄撒娇,使调牛者无可奈何,哭笑不得,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站在塄坎上看热闹,场面极为壮观。对于这种难以调教的牛娃儿,村民俗称为“耍牛子”,当年调不好,只等来年再调。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