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五千年文明,从古至今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衣着服饰都在不断的变迁。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盘点古代各个朝代女子的服饰变迁,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制的建立。根据有关数据记载,在先秦时期就相继建立了服制,并对以后各个历史朝代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在先秦时期,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说文解字》说:“上日衣,下日裳。”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
周天子赏赐给属下“赤带”是一块红色的布,在腰间垂于腹前。是贵族的服饰和身份的标志,又叫韦,衣服是右衽窄袖长衣长度在膝盖上下,领袖是襟,裙都用花边装饰,没有纽扣,而胡人的服饰是短衣窄袖,左袖长裤革带皮靴。赵武吴王毅然进行了变服。废掉下裳而改穿裤,与当时东胡族的裤褶相似。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服装风格也趋于一致。秦王嬴政当上始皇帝之后,立即着手推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刑律条令等,其中也包括衣冠服饰制度。不过,由于秦始皇当政时间太短,服饰制度仅属初创,还不完备,只在服装的颜色上做了统一。
秦汉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
在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各个朝代的服装有所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汉装的定式被突破了,另一个是胡服被大量地吸收融合进汉人的服饰之中。魏晋时期的服饰,基本上承袭秦汉旧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体服饰风格可以用“丰富多彩,南北交融”来进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王朝更迭频繁,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人们的礼法观念变得淡薄,衣冠服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是我国古代服饰的大变动时期。
隋统一中国后,文帝一朝社会生活比较简朴。从敦煌壁画贵族进香人,到青白釉墓葬女侍俑比较,衣着式样均相差不多。特征为小袖长裙,裙上系及胸。
在南北朝胡、汉服装相互影响而又各成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唐代服制,出现了“法服” 与“常服”并行的局面。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
总体看来,隋唐的妇女的服饰可以说是花样繁多,五光十色,具有艳丽、华美、自由、萧洒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服饰把隋唐美人秀美丰满的风姿显露得淋漓尽致。从而让我们对“粉X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宋代服装大体沿袭唐制。宋代妇女穿裙和衫,这时的衫子多为对襟,盖在裙外。裙较窄,多施细摺,福州黄墓中除出罗裙外,还有开裆裤与合裆裤,可见宋代妇女在裙内着裤。起于五代时的缠足,至北宋晚期已逐渐流行。
元朝汉族妇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渐多起来。另外,这一时期在妇女中还流行各种单,夹棉的对襟衣和半袖袄,这是与唐宋时期的服饰不相同的,而蒙古族妇女的服饰就带有她们本民族的特点了。
明朝为重新振兴中国社会,明朝政府采取了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治国方针,对整顿和恢复礼仪极其重视,并根据汉族传统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明代的女装已与前代不同,但在明初还能看到舍人和元代的影响。左衽、窄袖长袍仍可见到。一般女子时兴窄袖的衫襦、背子、长裙等。
明代的汉服影响颇远,近至东北亚的朝鲜,远至日本、琉球等藩属国。至清代,女装百褶裙、马面裙及道袍长袍一并留存。曲阜孔氏衍圣公府内藏明代衣冠服饰,满清上层也有穿着明代衣冠服饰画像。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中原地区。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饰制度,由于满族贵族的“剃发易服”、“十从十不从”、““剃头令””等强制手段,造成了汉服传统的衣冠的消亡。这种强制式的变革,是汉服传统服制的唯一一次变更式的发展,是历史上唯一一次明显的突变。
盘点完古代各个朝代女子的服饰变迁,从中我们可以出古代女子服饰都是没有最美,只有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