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撒拉、回、东乡、保安、土等民族的传统水上交通运输工具。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的黄河沿岸。其制法是编圆木棍为排,下栓数个、数十个皮囊即成。使用时皮囊在下,木排在上。可乘人,可载货。小的可载重二三吨,大的可载重10余吨。皮筏子按制作原料又可分为羊皮筏和牛皮筏。羊皮筏多用山羊皮制成。皮囊的制作方法是,将羊宰杀后,先去头,然后从颈口处取出肉、骨、内脏,剩下一张完整的皮子。将其放入水中浸泡数日,捞出曝晒一日,将毛刮净,灌入适量食盐、水和植物油,再次曝晒至外皮呈红褐即可。组筏时用口吹充气,扎好口便成。牛皮筏的制作与羊皮筏大体相同。皮筏子制作简单、结实耐用,而且重量轻,一个人便可背负搬移。甘肃大河家一带的撒拉族群众渡黄河时常乘坐牛皮筏。牛皮筏有大、小两种,大的用6个或8个牛皮袋并列串连而成,小的只用4个牛皮袋,均连成正方形,上面加绑横木。大筏可载20余人,小筏能载七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