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周宝庭,1906年5月14日出生于福州市郊东门后屿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时,他父亲把他送到寿山石雕“东门派”名艺人林友清处学艺,4年满师后因不满足于已掌握的技术,至25岁又拜寿山石雕名匠郑仁蛟为师。郑仁蛟经常带他到“集古斋”等古董店雕刻仿古印钮,临终还以平生技术结晶《古兽图稿》相赠。周宝庭感激不尽,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但把师傅那一套技术全学到家,而且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雕刻题材样样精通,尤其擅长于仕女与古兽的雕刻。他雕刻的古兽,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其更具生命力;他雕刻的人物,善于保留原料特质,构图饱满、古朴典雅、富有神韵,且刀法以浑朴见长。

解放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认真研究寿山石雕东、西门两大流派的艺术特色中。大胆地在东门派精巧灵通的基础上,吸收西门派古朴淳厚的优点,形成自己刻工精细、刀法严谨、构图新颖、意境深邃的艺术风格。1955年,他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头组织一个18人的“后屿石刻生产小组”,将自己的住房腾出来作为工场,并亲自担任技术指导和产品检验工作,还让妻子出来烧水煮饭、搞好后勤。1956年,福州西门石刻生产合作社成立时,他又担任工务主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首次荣获福州市“名艺人”称号。

1961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来闽视察并到福州石雕厂参观时,周宝庭受到接见。董老在参观工厂里摆出来的数十件寿山石雕精品时,反复端详、揣摩他雕刻的那件《九螭虎穿环》,说是“群螭屈曲盘旋,穿环灵动自然,圆滑晶莹,古朴可爱,难得可贵”。

“***”期间,周宝庭被当作工艺美术界寿山石雕的“反动技术权威”遭到批判,但他仍然以厂为家、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从不荒废自己的专业,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艺术作出贡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在为石雕厂把好产品质量关和授徒传艺之余,仍然手握雕刀,创作了许多好作品。1979年4月被福建省二轻厅授予“工艺美术师”荣誉称号。1988年4月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上,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

《踏雪寻梅》、《祝鳌牌坊》、《古兽》等作品参加1949年上海《国际博览会》时,荣获“国产英华奖”。

《鹿竹》、《九螭虎穿环》、《莲蟹》在参加1954年底在苏联莫斯科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时获奖。

1956年他的《九螭虎穿环》、《猫蝶富贵瓶》寿山石雕在参加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展时又获得三等奖;

1983年,他创作的《蛇湖石金锷龙》等8件(套)作品被中国轻工业部征集为工艺美术珍品收藏。

1985年7月,他创作出一套精美的《二十八古兽印钮石章》,获得当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并被国家收藏。

1997年8月17日,他创作的兽钮石雕《犀牛望月》(又名犀牛沐日)被选入由国家邮电部批准发行的首套(4枚邮票和1枚小型张)福建地方选题邮票———《寿山石雕》特种邮票中,登上了“国家名片”。

文革结束后,周宝庭已是古稀之年,他又想起师傅的重托,《古兽图谱》一定要流传下去,没有绘画的功底,他就以刀代笔,凭借多年来的雕刻经验,刻成百兽印钮,被当时的石雕界誉为“中国传统艺术之瑰宝”。

这些印钮,或憨厚古拙,或轻灵婉转,或雄浑清雅,每一个印钮都映射出当时已然年迈的周宝庭老人重现《古兽图稿》的决心和毅力。

当年在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的庄元深受感动,他主动请缨,用白描的手法临摹下周宝庭的古兽印钮先后发表于1983年出版的〈福建工艺美术〉杂志,这就是现在看到的这本《古兽图稿》,凝聚了三代寿山石雕艺人的珍贵资料终于可以继续传承下去了。

来源:观石录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