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日推出了《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对我国传统的两千多个菜名、小吃名、酒名等做了英文翻译。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规范菜品译名不仅能为外国友人就餐时提供方便,同时也是他们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国人也能从规范的译名里,再次感受到民族饮食文化的精髓。所以,这些译名不仅要规范,还要有文化。 从一道始于清朝的传统名菜“佛跳墙”说起。为何叫这个名,说法颇多。其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典故,很多文人骚客品尝这道菜之后,赞叹不已,一名秀才当场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如此诗意的菜名,在《中文菜单英文译法》被译成:SteamedAbalonewith Shark"s Fin and FishMaw。意思是蒸鲍鱼与鲨鱼的鳍和鱼鳔。菜料是体现出来了,可原本的寓意全无。即使要突出菜料,那也有30多味呢,只写出两样远远不够。外国人没有吃过蒸鲍鱼和鲨鱼吗?“佛跳墙”这道菜传承至今,与它诗意有趣的历史典故密不可分,脱离了悠久精深的饮食文化,就只剩一碗毫无生气的“蒸鲍鱼与鲨鱼的鳍和鱼鳔”了。 再比如,将“红烧狮子头”译成:Braised Pork Balls in SoySauce(用棕色调料炖烂的肉丸);把“夫妻肺片”译成: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Sauce(泡在辣椒酱里的牛肉和牛内脏)……译者的苦心我能理解,准确直白,外国友人能一眼看懂,但我们忘记了,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吃的就是一种含蓄美修辞美的饮食文化,这样直白的翻译,他们会不会觉得无聊而无趣? 既然是要花力气花心思对传统菜名进行规范统一的翻译,为什么不能考虑得更深入、翻译得更细致一些?对于蕴含着丰富历史典故的菜名,不妨在直译后加上一段简要的典故说明,也算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弘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