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腰间都挎个包的隋代官员(陕西潼关高桥税村隋墓壁画局部)。
 


持笏佩囊的唐代官员(山西太原金胜村唐墓壁画局部)。


唐代女性的包(敦煌莫高窟“近事女”壁画局部)。


    尽管春节长假已经结束,但人们带着各种大包小包出行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更是不可或缺。在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可以找到“包”字。汉代出现的一种叫“绶囊”的“包”,使人们带什么“包”还成为身份的象征。唐代的高级包有“紫荷”、“金鱼袋”等,而古代女性最钟情的“包”则是“香囊”……

先秦时期的“包”为何叫“佩囊”?

    《诗经·大雅》曰:“廼裹餱粮,于橐于囊”

    “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