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也叫冬节,它是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节气之一,古时把冬至视为“亚岁”。民谚道:“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这天,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吃馄饨,俗以为冬至吃了馄饨,冬天不冻耳朵,这当然只是一种牵强附会的说法而已。那么,古往今来人们为什么要在冬至这一天吃馄饨呢?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时人们就有吃馄饨以祭祖之风俗。那么,馄饨又是怎样与祖先扯到一起的呢?原来,古人将馄饨这种小食附会于有关混沌的神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混沌是有关开天辟地的一位重要的神话传说人物。
《庄子》说,远古时代,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就叫混沌。倏和忽二位常到混沌那里去游玩,混沌招待他们非常的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块儿商量怎样报答混沌。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东西等,可是那位好心的混沌却一窍也没有,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七窍来,让他和我们一样有眼、耳、口、鼻。于是倏和忽就带去斧头和凿子之类的东西,给混沌开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但是,可怜的混沌经他的朋友这么一凿,却呜呼哀哉,寿终正寝了。在《山海经》一书中,混沌传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黄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混沌一词屡见于开天辟地之篇。而开天辟地的人物,必定是受后世敬仰和纪念的祖先,这大概是古人将馄饨与祖先联系在一起的缘故吧。
明清时代,江浙人在冬至日已改吃汤圆,而擅长做面食的北方人仍维持着冬至吃馄饨的习俗。台湾人在冬至日吃“圆仔汤”。冬至日前夜,家家户户要做红、白两种米圆,称之为“冬节圆”。大约在吃过晚饭后,全家老少围在一张大桌子旁搓圆仔。冬至清晨,家家以煮熟的圆仔汤三碗或五碗供奉厅堂、井头、灶头等,并备牲醴祀神。一方面敬神,一方面向祖宗报告冬天的来临,然后全家吃圆仔汤,意味着团圆和添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