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节日 >龙抬头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二月初二传说中是土地神的生日,源于夏代起统治者之祭“社神”。二月二还称中和节,相传是太阳星君的生日。民间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因此,二月二又俗称“龙抬头日”、“春龙节”等。

  历史上害虫(尤其是蝗虫)曾给我国人民造成了无数次的灾难。因此,古往今来人们的防虫意识一直很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治早便于治了这一朴素的道理。所以,在二月初,当害虫尚未出来活动或刚刚出现时就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治。

熏虫儿

  熏虫儿一词最早见于明人刘侗所著的《帝京景物略)卷二:“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徐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乾隆年间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说:“二日为龙抬头日,都人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日熏虫。”在许多方志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古代中国人把动物分为毛虫(披毛兽)、羽虫(鸟)、介虫(有甲壳之类)、鳞虫(有鳞之鱼和昆虫)和课虫(人)五大类,龙是鳞虫之精,龙出则百虫伏藏。这一天,人们把春节祭祀所用的饼或新做的馅饼用油炸来吃,以期把龙引回来,从而借龙威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并用炸饼的油烟去熏床、熏炕。想以此把将要复苏的虫子熏死,驱除灾害,保障健康。

  关于熏虫儿,河北省芦河一带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母子俩,母贤子孝,子勤母俭,日子过得还不错,他们把剩余的粮食周济一些穷苦人,周围的人们都很敬仰他们。有二年夏天,庄稼地里突然起了虫子,小伙子在地里怎么也捉不完,为了不让母优,他回家也不给母亲讲。转眼到了收获之际小伙子看到所有的粮食还不够他母子俩吃两个月,愁得眼泪直流,他想要是明年再生虫灾该咋办呀。正在这时,一个白发老人飘然而至,他对小伙子说:“小伙子,不要愁,我告诉你一个办法吧。明年二月二中午,让你娘用五谷杂粮面摊煎饼,一边摊一边说:‘二月二日龙抬头,煎死虫子保丰收’,你们地里就不会有虫子了。”小伙子正要道谢,老人一闪就没了踪影。小伙子回家后把所遇到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这是神仙指点,明年我们一定试一试。”

  来年二月二,母子俩按照白发老人指点的去做,果然他们的庄稼没有生虫。母子俩把这实情告诉给乡亲们,使大家连年获得了好收成。此俗也一直流传至今。河北芦河群众还把二月二那天的煎饼称为“虫儿”,把虫儿煎熟,自然它们就不会再为害庄稼。

咬虫儿

  咬虫儿也叫“吃炒豆”。炒豆分甜、盐两种。炒盐豆有两种方法:一是把大豆炒近熟,撒拌盐水和味精;一是先将大豆洗净后用盐水加调料煮泡几分钟爆炒,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能使妙出的大豆吃起来酥脆可口。炒甜豆是把大豆妙近熟时拌入白糖或红糖,这样炒出的大豆会外甜内香。据说吃炒豆就意味着吃害虫,就能使人畜与田禾不受害虫之侵。如甘肃省皋兰县的群众在二月二会炒各种豆子,日“杀虫”;平凉县农民这天不但炒各色麦、豆,而且将灰撤于房屋周围,谓之“禁虫”。

喂百虫

  江苏省南通一带的汉族农民在二月初二要例行喂百虫传统活动,此俗又称“祭百虫”、“斋田头”。他们认为害虫由一位神灵,即百虫之神所掌管,如果把这位神灵“招待”好了,神将不让害虫加害田禾。二月二这天,各家各户把陈年的糯米、玉米、高粱、荞麦、芝麻等粮食磨成粉,和成面,捏成鸡、鸭、猪、狗、牛、羊等动物之形,或做成寿桃、橘子、苹果、批把等果类之状,上笼蒸熟后,插在青竹上,置于地头、田边,供奉百虫之神。

敬土地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以为该神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相传二月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这天敬祭土地神。江苏省阜宁一带汉族农民在敬土地时,各家都要从灶中取出点灰烬,在院中或房前屋后撤成大大的圆圈,并焚纸烧香,祈求土地神保佑当年禾苗旺盛,免受风雹螟蝗之灾。

  旧时,安徽省南部山区的农民们在敬土地神礼毕后,主妇们会任意抓些冻米、黄豆等撒在供台上,嘴里同时念道:

  “田里虫,及里虫,

  坛里虫,冠里虫;

  一个不刹都炒杀,

  留下一位马面王菩萨!”

  马面王菩萨蚕神,这里应该泛指家蚕。从上述的词语中我们不难发现,敬神时,农民们真切地希望所有的害虫通统灭亡,而有益的蚕宝宝们能茁壮成长。

走百病

  相传在很久以前,鲁东临清城里的沈员外有一个独女名叫玉珠,年方二八,居阁待嫁。可她的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总是不肯给她找婆家。一天黄昏,她独自来到后花园一棵老柳树下跪拜,极为虔诚地向老柳树说道:“柳祖在上,受玉珠叩拜。因父母太爱小女,总不提我的婚事。不知小女命中该配何郎?求柳祖显灵,明日午时三刻以声相告为盼。若能如愿,玉珠将感激不尽,终生香火敬献。”玉珠话音刚落,老柳树竟枝桠晃动,细叶作响,粗壮的老树干连着弯了几次,好似点头同意了。

  难道说真是柳神显了灵?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原来这棵老柳树上隐匿着一只修炼多年的公蝉精,早就喜欢上了玉珠美丽的面容,此时听到沈小姐的肺腑之言,不禁凡心蠢动,兴法摇动了老柳树。

  第2天上午,玉珠一直在绣楼垂帘静听窗外的动静。到了午时三刻,公蝉精变成一个卖货郎准时来到绣楼墙外,大声吃喝起来:

  “金线线哟银线线,粗粗细细样样全;能绣蝴碟花间舞,能绣鸳鸯戏水欢;任你挑哟任你拣,挑挑拣拣随你便;午时三刻一旦过,我的货物都卖完。”

  玉珠听到吃喝,不由得心中一怔:怎么是个卖货郎?他是来通风报信还是来……我还是下楼看一看为好。但当沈小姐走下楼来,卖货郎却已不见了。原来,那公蝉精修炼欠久,道行不高,只能变成一个丑陋的卖货郎,他怕玉珠小姐相不中,便赶快又变回原形藏在树上。

  玉珠未见到她梦中的情郎,心中不免伤感。转念又一想,这也许是天意,不管出身如何,只要人好也就不枉卑女来世一场。

  而公蝉精也不甘心,他命令群蝉每天在午时齐鸣,催小姐入睡,然后在梦中和玉珠幽会。此后的日子里,玉珠茶饭不思,整天像掉了魂似的。这可急坏了沈员外夫妇,他们四处求医,八方拜佛,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把张天师请到宅府捉鬼降妖。

  张天师果然不负盛名,他一到沈宅,便立即捉住了公蝉精。

  人们剥下蝉精的皮,撕下蝉翼做成“剥郎鼓”。据说,现在的卖货郎走街串巷时仅摇动剥郎鼓而不再吃喝就是此因。

  除掉了蝉精,张天师又嘱沈员外每天让其女沿城墙跑三圈以健身强体。玉珠尊张天师指点,在丫攫、佣人的陪同下不管刮风下雨坚持锻炼,没有多久便恢复了往日的风采。临清城里的百姓们见病入膏育的玉珠小姐仅靠围城跑动就能祛病复康,都争相效仿,慢慢形成了“走百病”的风俗,至今仍在沿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