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固定的日子,村里的女人都会放下手里的活儿相聚到一块。此时人人怀里都兜着一匹刚刚织成的土布。当大家看到从未见过的好看图案时,就会发出声声赞叹,甚至会为此议论上好几天。此时,崇明的所有女人都变成了天真浪漫的小姑娘,眼里只有她们亲手织的土布。
旧时,在崇明的农户家中,日子再困窘,母亲也会为自己待字闺中的女儿精心准备几匹土布。
这些布匹是女儿的嫁妆,做母亲的往往在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每日清晨起织,除却家务和伺候孩子男人的空隙,接下来又会回到纺织机前坐到夜晚到来,月亮升起。在床上玩闹的孩子们,往往闹着闹着就累了,更是在母亲如摇篮曲般的织布声中沉沉睡去。
五颜六色的土布
看似简单粗糙的一块土布,其实要整72道工序,全凭手工,偷不得懒。女人坐在又笨重又简单的木制织机前,双手忙个不停地递送着木梭,腰要用对力,脚还要费劲地蹬踏着……这也许并不符合你对织女的美好想象,却是崇明乡间织女的真实写照。
崇明民谚有云:一瓤棉花做到头。秋分过后,新棉登场,经过采花、晒花、拣花、轧花、弹絮,到卷棉条、纺纱、做股、染色、浆纱、做筒子,而后经纱、上轴、穿纵、嵌扣,最后才能织布。
土布的花样在心灵手巧的织女那里难以计数。彩条和方格最为常见。有的彩条细如乡间人最爱吃的细面条,有的则宽如男人的布腰带,而斑斓的彩色方格子,更是让人想起四季颜色不尽相同的田地。其他纹样更有云纹、水纹、麦穗花、芦席花、满天星、燕穿柳……听听那些名目,眼门前就花花绿绿—片。崇明织女,真真用土布,展现了一幅真实的乡间画卷。
3000个土布故事
崇明土布不可复制,用一段少一段。即使还原当年的织布技术,也无法织出当年的那个味道。
一位土布收藏达人何永娣,收藏土布近3000匹。她说,每一匹土布,都记载了一段崇明人家的故事。
十五年来,她跑遍了崇明各个乡镇,一打听到哪家有好布,再远的路也要赶过去看一看。在她所有收藏的崇明土布中,有一匹“十六叶棕”土布尤为特殊,由于织法复杂,周期长,当年会这种织法的人本就不多,现在已经失传。
她还曾收到一匹有着彩虹般绚丽颜色的土布,上面记录着当年织布姑娘王美丽的“爱情故事”。织布姑娘喜欢上了一个耕地的男子。她欢喜地把自己的名字“王美丽”和他的名字“王大春”织进了这块色彩艳丽的布,正如他们被崇明这片干净土地照耀的爱情。何永娣说,尽管她和他早已不在人世,但崇明土布替他们活了下来。
每个母亲,都曾是妙龄织女
崇明农村称赞年轻女子心灵手巧、精于女红,常用“这小娘一瓤棉花做到头”形容。意指这姑娘能够从采摘棉花开始,纺纱、织布、裁剪、缝衣样样了得。亦因此乡间媒人做媒时也往往这样称赞女孩,农家的男孩娶上这样的媳妇,小日子是好过的。
每个织布的母亲,都曾是妙龄女子。如今时光荏苒,小娘已垂垂老矣。在母亲面前,任何难看的颜色,都可以搭配成瑰丽的图案。随着手上梭子的来回晃动,她一头青丝也渐渐化作饱含故事的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