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到白露了。明天,福州人是必定要买龙眼的:去了壳,泡稀饭或白丸子——也许只是光吃龙眼太甜腻,可是很多80后福州人都愿意相信,在白露那天,他们与龙眼之间,存在着大力水手与菠菜一般的关系。这样的信念,大概还将传给他们的儿女一代。
距离福州65公里的福清,人们把龙眼叫做“宝丸”。1933年版的《闽侯县志》,在“龙眼”一条下有很详细的解释,大意是,用核种出的龙眼树,要十四五年才结果,叫栳,栳结的龙眼核大肉薄,所以要嫁接。多次嫁接后得到的龙眼叫顶圆,意思是越接越大,越接越圆(当然肉也越厚),所以又叫“宝圆”——猜想,这“宝圆”大约又跑了65公里,就变成“宝丸”了。丸这个字,听起来更有立体感。那么,龙眼凭什么称“宝”呢?晋代嵇含在《南方草木状》里说过,龙眼“汉时南海常贡之”,可见它作为贡品的历史,比荔枝早多了。那,为什么又叫桂圆呢?龙眼最熟是八月,八月桂花开,夺冠登科叫“折桂”,是好意头,所以叫桂圆。
说到荔枝就想起了杨贵妃与唐玄宗。《旧唐书·本纪第八》记录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这位皇帝先生,可是中国第一个在生日那天高高兴兴、公开主动大请客的,在他之前,隋文帝和唐太宗的生日都只是自个怀念父母的生育之恩,没别人什么事儿。所以玄宗手下的百官吃着菜喝着酒吹着风闻着花香太感动了,异口同声“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还有,“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过个生日,就给天下人放假,多好的领导啊!所以即使经过安史之乱,即使玄宗已经去世几十年,唐朝元和年间的人民仍然在他每年生日纪念他,嗯,放三天假。
细心读者也许已经留意到玄宗生日,“献镜及承露囊”,礼物很特别。铜镜谁都知道,“承露囊”是什么呢?
这还得说到“白露”这个节气上。在没有pm2.5、没有粉尘污染的一两千年里,人们一直相信,白露这天起,花草上的露水是可以饮用的,所以楚辞里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这样的诗句,《山海经》夸张地说: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本草纲目》则提供了食用露水的方法:用盘子收取露水,“煎煮使之稠如饴”,喝了延年益寿。
在晋代和唐代,女人们用花上的露水敷脸养颜,男人用锦彩制成的绣囊,采集柏叶或菖蒲上的清露润洗眼睛,这种绣囊称眼明囊,或叫承露囊。这就是白露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