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称豆芽为“大豆黄卷”。中国发明豆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创造发明者已不可考。最早的豆芽,是以黑大豆作为原料。《神农本草经》中,把“大豆黄卷”列为“中品”,记做法说:“造黄卷法,壬癸日(指的是冬末春初之时),以井华水浸黑大豆,候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用时熬过,服食所需也。”对其名解释为:“大豆作黄卷,比之区萌而达蘖(niè)者,长十数倍矣。从艮而震,震而巽矣,自癸而甲,甲而乙矣(此句指豆芽发生的过程)。始生之曰黄,黄而卷,曲直之木性备矣。木为肝藏,藏真通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大筋聚于膝,膝属溪谷之府也。故主湿痹筋挛,膝痛不可屈伸。屈伸为曲直,象形从治法也。”早时豆芽首先是用于食疗,其次用于道家养生。
豆芽作为素菜食用,较早见于林洪的《山家清供》:“温陵(今福建泉州)人家,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前数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皮置盆中,铺沙植豆,用板压。长则覆以桶,晓则晒之,欲其齐而不为风日损也。中元,则陈于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卷以麻饼尤佳。色浅黄,名‘鹅黄豆生’。”同样文字,亦见于《双槐岁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