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正值人们一年辛勤劳动结下了丰硕果实的季节。怀着丰收的喜悦,家家都要置办美酒佳肴欢度佳节,从而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传统饮食习俗。

  
  吃月饼
  
  中秋佳节屹月饼,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传统风俗,每当风清月朗、桂花飘香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庆团圆,给节日增添无限情趣。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清代文学家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中秋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许久而食者,谓之团圆饼。”上述史料记载,说明月饼是因祭月而产生的供晶,又取月圆之意,故称为团圆饼,寓意团圆的象征。
  
  吃鸭子
  
  按旧习惯,每到阴历八月十五食鸭人数最多,吃鸭形成习俗的理由有三:一是卷饼吃鸭赏月的风俗使然;二是中秋时节的鸭子丰腴肥美;三是鸭本是凉性食品,宜作滋阴养津以防秋燥。此节可谓“食鸭日”,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向有中秋节吃烤鸭的习俗。中秋赏月,如果自家烙了饼烤了鸭,片出鸭肉卷薄饼,热热地吃,与品尝凉月饼相比,自然别具风味。桂花鸭,对于嗜鸭的南京人来说,中秋节餐桌上增添了一道不可缺少的赏月佳肴,与中秋吃月饼一样,南京人的“鸭”文化也一样源远流长。福建也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他们是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云南的仫佬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鸭子,欢度这一传统佳节。
  
  吃芋头
  
   芋头是美味时令小吃,由于蝗虫不食的特点,自古便有”平时莱蔬,荒年粮”的美誉。深受人们的称赞,广东有些地方过中秋节时,要吃芋头。相传东汉年间,刘秀和王莽大战,刘秀兵败被王莽重兵围困在山上,数日后,粮草用尽,军土们饥饿难忍,此时王莽用起火攻,满山燃起熊熊大火,正在危急之际,乌云密布下起大雨,山火被大雨浇灭了,雨过天晴,在刚燃烧过的泥土中飘散出阵阵香味,军士们拨开刚刚燃烧过的泥土草灰中竟是烧熟了的芋头,饥肠辘辘的士兵挖起烧熟的芋头,饱餐一顿,军士们精神倍增,刘秀见状,抓住战机,下令突围杀下山去。这次战争转危为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由于这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汉光武帝刘秀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下令每逢中秋节全军都要设宴大吃芋头,以示纪念。就这样随着岁月推移,慢慢演变为民俗,芋头便成了江南一些地区中秋佳节的必食佳蔬了。此时家家都要煨一锅芋头,合家团聚,一边赏月,一边齐享芋香之美味。中秋食芋,还有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吃田螺
  
  中秋佳节食螺,是广东独有的饮食风俗,清末民初有首竹枝词写道:“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芋头啖遍又香螺。”啜螺与剥芋、吃月饼同为欢庆中秋节的三项食事,正如广东《顺德县志》载:中秋“具团圆酒、团圆饼、剥芋啜螺赏月。”民间认为: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热衷食之呢?有人认为,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之时,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东、广西等地,月下屹田螺,也是中秋节特有的习俗。
  
  莼菜鲈鱼脸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名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性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营养美味,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莼菜、鲈鱼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莼菜、鲈鱼”以思乡,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莼菜一般用以做汤、羹菜;鲈鱼可煎,可炸,可蒸,因肉质细嫩鲜美,古人常用它来做脍菜,即生鱼片。厨师们根据”秋思莼鲈”这个典故,以西湖莼菜与钱江鲈鱼入羹,做成了这款独具江南特色与风味的羹菜。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桂花,十里飘香,沁人肺腑,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有着2500年的栽培历史。《山海经》中就有“招摇之山,其上多桂”的记载,爱国诗人屈原的《九歌》也有“莫桂酒兮椒浆”的诗句,这说明早在秦汉时,桂花就已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时至今日,人们对桂花的喜爱仍是有增无减。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